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劉嘉玲與香港娛樂小說

劉嘉玲與香港娛樂小說

年關將至,國內劇團狂舞。

雷劇,壹個接壹個。

繼新版鹿山公爵雷霆戰士之後,又出現了壹個瘋狂的玩家——

愛情的起源

說也奇怪,這是壹部兩年前開拍的老劇。

籌備之初,就引起了萬千期待。

因為,這是大事。

改編自張愛玲小說《半條命》。

制片人是瓊瑤的兒媳何秀瓊。

導演是金雞獎最佳導演楊亞洲。

主演陣容比較有意思,劉嘉玲,蔣欣,鄭元暢,郭曉冬...

為了表達拍出好鏡頭的決心,制片方壹開始直接取名《半條命》。

奇怪的是,劇拍了,也沒有消息。

期間經歷了改名、撤檔、換網播等等經歷。

突然,就在幾天前,悄然開播了。

發生了什麽事?

開拍的時候,口號喊的好大聲。

怎麽到了播出時間,卻不發壹言,如此低調?

翔宇看完第壹集就明白了——

這是壹座“爛尾樓”!

有多糟糕?

首映當天,劉嘉玲主演的女學生模特直接被罵上熱搜。

豆瓣700多條短評中,1星差評鋪天蓋地。

從演員的表演、造型、配音到劇情改編,幾乎都被網友推翻。

甚至有人說,看了《愛的起源》,我覺得Zray版的《鹿山公爵》也沒那麽差。

制片人也知道低分會讓大批觀眾望而卻步。

所以豆瓣單品延遲。

但是,沒看到不代表不存在。

今天,翔宇將掀開它的遮羞布。

深情的起源是小說中魔法變化的壹大吐槽點。

在討論之前,我們先簡單回顧壹下原著小說。

《半條命》是張愛玲第壹部完整的小說。

這個故事發生在舊上海。南京富家子弟沈愛上了家境貧寒的顧。

兩人註定沒有分,壹直擦肩而過。

顧的姐姐顧曼璐中學輟學在家,靠當歌手賺錢。

婚後,為了取悅丈夫朱,她犧牲了姐姐的幸福,強迫她為朱生下壹個兒子。

《半條命》作為張愛玲的代表作,通過幾個年輕人的癡情和怨恨,揭示了人民的險惡和世界的冷漠。

所以自然成為了影視改編的“燈塔”。

在《愛的起源》之前,已經有兩部影視作品:

從65438到0997,導演了電影《半生緣》,2002年,胡和王重光拍攝了電視劇《半生緣》。

不過,變化最大的還是《愛的起源》。

雖然延續了小說的主要情節,但幾乎完全改變了人物設定。

小說中的顧是壹個善良單純的女孩。

為了突出這種單純,劇中為她強行改成了聖母瑪利亞。

壹開始,顧()看到工人在公司外面示威。

得知公司拖欠工資後,工人們沒錢看病。

她的第壹反應是責備工人:

“妳要是有時間要錢,他的命就沒了。」

但問題是,他們拿什麽錢去救人?

當然,工人們聽到這些更生氣了。他們直接稱她為老板的走狗,為黑心資本家說話。

然而,顧仍然對這場尖銳的勞資沖突視而不見,而是打出了悲苦的牌:

“難道我們吃苦不就是為了讓家人吃飽穿暖,讓孩子上學嗎?所以我們應該保命。」

避重就輕不是簡單,而是愚蠢。

顧在該劇中的改編不止於此。

為了強調她的悲慘命運,小說中的弟弟被提前寫死了。

結果每次“不由自主”提到家人,她都壹副可憐相。

演員沈(由飾演)也被換掉了。

沈在書中的性格比較軟弱,這間接導致了他對與顧的懷念。

在這部戲裏,沈成了壹個主動出擊的白癡。

聽完顧的演講,他失去控制地愛上了她。

兩個人的關系,就像開著八倍速度的車,進展很快。

幾次沒見面,沈對曼楨說:

“我只相信妳,我只相信妳說的是白紙黑字。」

壹開始翔宇以為,也許這個版本是想在感情線上加點現代氣息。

但是,看到後面,有些不對勁。

他們相愛後,立即進入了瓊瑤戲劇模式。

壹把鼻涕壹把淚,互相尖叫呻吟。

完全失去了張愛玲作品原有的細膩感情。

至於姐姐顧曼璐(劉嘉玲)的人員配置,變化也不小。

在小說裏,她是個二流交際花,還挺有心機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雖然出入浪漫場,但我其實很渴望擁有普通人的幸福。

而這部劇把她變成了稱霸天下的舞廳大姐。

霸道,霸氣,樂此不疲。

不僅如此,古曼璐犧牲妹妹的動機也被變魔術發現。

在小說中,因為嫉妒,她動了破壞滿震幸福的邪念。

這是整個故事中最具悲劇性和戲劇性的情節轉折,將人性的幽深和隱逸體現得淋漓盡致。

戲劇把它變成了壹場意外。

顧曼璐被意外流產打擊很大,才想到送妹妹去虎口。

這樣的變化已經完全失去了蒼涼和諷刺。

《愛的起源》所做出的神奇改變具有* * *性質——

強行激化矛盾和沖突。

但每壹次改編都離半條命越來越遠。

除了劇情大方向,幾乎沒有“張偉”的味道

時不時只能借助人物的內心獨白來尋找壹些文藝氣息。

不過好像畫風比較碎片化,比較尷尬。

《愛的起源》的另壹大槽點是選角。

有人形容,看完劇,覺得《第壹爐香》的選角沒那麽差。

妳在說誰?

劉嘉玲。

她飾演的顧曼璐高中輟學,淪為妓女。

被迫賣身養家,可憐;

我親手毀了我妹妹的壹生,可恨。

這是壹個充滿悲劇色彩,被社會陰暗面吞噬的人物。

但是劉嘉玲的處理與其說是悲傷,不如說是傲慢。

她更像是壹個無所不能的黑人社會領袖,而不是封建社會的受害者。

早在經典電影中,劉嘉玲就證明了自己的演技和個人魅力。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她並不適合這個角色。

紮個馬尾辮,穿個學生服,不僅不青春活力,還挺別扭的。

對角色的詮釋,也受編劇變魔術的影響,完全偏離了。

55歲的劉嘉玲和37歲的蔣欣不是姐妹,而是母女。

在選角問題上,《愛情的起源》真的應該向前輩們學習。

在1997版的《半條命》中,35歲的梅艷芳和29歲的吳倩蓮只是外表看起來像姐妹。

2002版《半條命》中,27歲的安吉爾和26歲的林心如年齡接近,但氣質契合角色,效果不錯。

相比之下,飾演顧,問題相對較少。

在大部分場景中,她的情緒和表演還是很到位的。

然而,和她壹起演情侶的鄭元暢卻經常接不了戲。

他們沒有CP感,經常壹方熱淚盈眶,另壹方莫名其妙的咆哮。

互相打,沒有火花。

有那麽壹會兒,鄭元暢的臉甚至顯示出了馬景濤的魅力。

更令人困惑的是。

沈詩璇和好友舒慧的互動更多的是CP。

喜怒哀樂都是自然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唯壹壹個在選角上不覺得突兀的就是飾演的朱了。

從外形上看,他雖然不像書上說的那樣,“眼睛很小,笑起來像老鼠。”」

但是表演夠油膩。

尤其是打躬作揖,讓妳看壹眼就發抖。

魔變和施法,兩大傷害,為愛情的起源定下了驚世駭俗的基調。

細節也是錯誤百出。

以演員原聲為例,效果不如配音。

從人物來看,顧曼璐和顧是安徽人,沈是南京人。

他們住在上海,偶爾會說幾句上海話。

但在劇中卻夾雜著鄉音。

蔣欣說普通話,劉嘉玲說崗埔,鄭元暢說太埔,聽起來很有戲劇性。

後期特效,好像沒有做的預算。

有壹幕,顧深情地望著窗外,對沈說:“看,太陽。」

畫面壹轉,太陽顯然是劇組燈光的客串。

更可笑的是臺詞不合邏輯。

有壹次,沈帶著顧去壹家飯店吃飯。

壹進門,我就遇到了壹群熱情的同事:

“我們壹起吃吧,饅頭吃不吃?」

只想沈浸在二人世界的沈拒絕了邀請。

我轉過頭對顧說:我點的肯定比他們好。

結果他點了和同事壹樣的包子和陽春面。

那麽,哪裏好吃呢?

此外,傳聞該劇大幅刪減了12集,因此劇中往往有明顯的刪減痕跡。

嚴重到影響了劇情的流暢性。

比如這個片段,猜猜是什麽意思。

妳明白嗎?

就是不明白。

隨機疊加反應鏡頭,但不給出關鍵信息。

只有通過滿震的後續動作,才能推斷出這部劇講的是曼璐用玻璃渣威脅別人。

說到這裏,翔宇似乎明白了《愛的起源》這本書改名的原因——

有罪。

但是如果妳改了名字,妳能避免這個問題嗎?

從準備到拍攝到播出,問題層出不窮,但還是要拍出壹部來忽悠觀眾。

畢竟是態度問題。

大家都知道張愛玲的作品很難影視化。

因為她的小說不註重情節,而是註重氛圍和情感的營造。

征婚,生在亂世,寫的是人生的美好和悲傷。

很難,但不代表沒人能拍好。

許鞍華導演的《半條命》獲得了影迷和影迷的壹致好評。

壹部幾十萬字的小說被改編成電影,126分鐘。

許鞍華上來就做減法,突出重點。

許和石的感情線,長輩的恩怨,等等。

只抓住壹條主線——沈與顧的愛情悲劇。

這部電影最被人稱道的地方就是選角神。

吳倩蓮版的顧,溫柔、大方、靈活、俏皮,很符合書裏人的外在圈子。

梅艷芳版的顧曼璐,風騷,世故,精明,甚至不近人情。

黎明版的沈,幾個眼神傳達了人物的謹慎性格。

葛優版的朱更符合“笑得像貓,笑得像老鼠”的描述。

那壹年,吳倩蓮憑借這部電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梅艷芳獲得了最佳女配角。

她準確地用微表情傳達了顧曼璐的內心戲。

壹開始有很多種習俗。

中間的悲痛令人心碎。

後來被嫉妒和仇恨黑化了,但良心不安。

許鞍華知道如何訓練演員,以及如何利用影像的魅力。

她把張愛玲描述的氛圍感轉化為電影銀幕的色彩。

所以,整部電影都籠罩在黃色的基調中。

尤其是到了最後,石俊和滿震重逢的場景模糊得像做夢壹樣。

許鞍華的野心不止於此。

她還補充了壹些書中沒有的橋段。

比如結尾通過主角內心的敘述,對人物的走向做出不同的假設。

“如果我真的和石軍結婚並有了幾個孩子,那就不是壹個故事了。」

許鞍華版的《半條命》是23年前制作的。

當時她拿了11萬的預算,拍了三個月,然後入圍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現在影視圈動輒上億投入,也有了更先進的拍攝設備,更便利的拍攝條件。

但我只能把《半條命》拍成瓊瑤劇。

換句話說,我從壹開始就想拍壹部瓊瑤劇。

因為它可以進入壹個正在下沈的市場。

創造更多精彩的網絡話題。

激起更強烈更直白的情緒。

但這壹切都與張愛玲的原著無關。

可悲的是,唉。

如今,觀眾似乎越來越難沈下心來欣賞好的作品。

讓這些無良劇和平臺有了可乘之機。

回想壹下,《愛的起源》為什麽選擇今年播出?

我就是想趁著張愛玲百年誕辰再來壹波熱潮。

但是張愛玲的小說不需要這種崩潰式的改編。

作為觀眾,妳和我也應該對雷劇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