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布爾加科夫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他是“白銀時代”的重要作家,被公認為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經典作家。也可以說是他開創了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風格。在魔幻現實的基礎上,布爾加科夫還喜歡用黑色幽默無情地抨擊政府和制度,最著名的作品就是《狗心》。這也是他人生悲劇的來源之壹,他的作品大部分被禁。
《大師和瑪格麗特》是布爾加科夫最重要的作品,他寫了11年。26年後才公開出版,還是以刪節版的形式。
他把他的愛寄托在這項工作上。這位大師實際上是布爾加科夫本人的化身,壹個有才華但不被認可且有些懦弱的人。瑪格麗特救了他的第三任妻子。
為此,他為大師和瑪格麗特安排了壹個非常詩意的結局,這是他壹直期待的世界。只有寧靜和安詳,現實生活中沒有勾心鬥角、紛爭、恐怖和暴力的政治,只有自由和愛。
《魔鬼漫遊世界》相同的主題和詩意的語言,以及字裏行間的宗教意味,還有關於耶穌、作品主人和瑪格麗特的故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浮士德。但與《浮士德》不同,這部作品不是壹個人的史詩。嚴格來說,主人和瑪格麗特的結構應該分為三層。
在第壹層,惡魔瓦蘭德和他的追隨者戲弄世界。稍加引導,他們就讓那些白天端莊、衣冠楚楚的人露出真面目,露出他們的罪惡和邪惡,得到應有的懲罰。瓦蘭德作為撒旦的化身,沒有誘惑任何人。他只是用壹些小手段表現了這些人的邪惡和無知。
在這個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布爾加科夫是在借助瓦蘭德之手,諷刺和嘲諷那些當權者、學者以及壹切虛偽自私的人。從壹開始的狂妄魯莽到後來的貪婪,每壹個罪,無論大小,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借著惡魔之手,他似乎在宣告壹個真理,邪惡終將得到報應。
同時,以沃蘭為主角的耶穌受刑處死的故事,用另壹種口吻講述了善的死亡。以及耶穌用自己的善良改造世界邪惡的偉大行為。
在這個故事中,惡魔瓦蘭德是主角,布爾加科夫利用瓦蘭德來滿足自己內心的欲望,即懲惡揚善,揭開那些優越感極強,利用自己的地位肆意妄為的人的面具,讓他們受到懲罰。他在諷刺政府和社會的同時,也諷刺了當時的文學創作者和文壇。不難理解為什麽他的作品直到去世20年後才能出版刪節版。他的筆就像壹把刀,用它來切割黑暗,抵抗現實的不公和虛假。
在這個故事裏,主人只在結尾出現,而瑪格麗特壹直沒有出現,都圍繞著瓦蘭德,寫作的重點是現實的醜陋。
二樓是沃蘭德的撒旦舞會。從尋找女主瑪格麗特,到瑪格麗特在沃蘭香的指引下自我墮落,再到大惡人舞會。在這壹層樓裏,到處都是看似荒誕神秘而又波瀾壯闊的場景。布爾加科夫不拘壹格、天馬行空的獨特想象力在這壹層發揮得淋漓盡致,充滿了華麗的詩意。
在這個結構中,撒旦·瓦蘭德和他的追隨者們就像壹個吵鬧而充滿愛的家庭,和第壹個故事中的感覺完全不同。正如瓦蘭德所說,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光明與黑暗之間沒有對錯。他像紳士壹樣對待善良的人,像中世紀的貴族壹樣對待瑪格麗特。那些曾經對惡人齜牙咧嘴,壹臉惡心的追隨者,對待善良堅強的瑪格麗特,也變得溫柔婉約。
或許這就是布爾加科夫想要傳達的意思。只有善,才能讓魔鬼變得不再邪惡。瑪格麗特作為他最喜歡的女人的化身,布爾加科夫向她註入了太多的情感。就像《浮士德》中贊美的永恒女人壹樣,瑪格麗特是整本書中最光輝的存在。
主人和瑪格麗特都出現在這壹層,但瑪格麗特才是真正的主角。無論是在撒旦的舞會上,她面對史上最邪惡的人時的冷靜,還是她勇敢善良,放棄與主人見面的機會,為壹個女妖求情。她光彩照人,與世俗世界的任何人都不壹樣。也許這就是沃蘭選擇她的原因。她與大師的愛情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布爾加科夫自己的故事。
同樣的心血之作不能出版,同樣的作品不被世人認可,同樣的作品被女人拯救。大師是布爾加科夫的寫照,他的苦悶和痛苦濃縮在這個名字以M開頭,充滿天真幻想的大師身上。
這個故事也是全文的高潮,完全由魔法構成。在這個故事中,耶穌的故事還在繼續。他在信仰中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讓釘死他的總督第壹次意識到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後悔,開始了贖罪之路。
第三層是結局,講述了主人和瑪格麗特以及被懲罰的人的結局。布爾加科夫是個浪漫主義者。在最後的現實與魔幻的結合中,他把自己對人最好的期待都放了進去。他給了那些有罪的人贖罪的機會,就像耶穌給了那個判了他四次死刑的總督壹樣。他讓那些人改過自新,用善取代惡。
為了自己,也為了愛情的結局,他用更詩意的方式結束了。
《大師和瑪格麗特》是布爾加科夫註入了太多個人感情的作品。他對現實的批判和對理想世界的美好期待,是他壹生的堅持和追求。在現實生活的嚴酷中,布爾加科夫依然對未來抱有美好的期待。雖然他在這部作品完成後不久就去世了,但他最終並沒有看到那些期望成真。
如果妳喜歡魔幻現實主義或者對俄羅斯文學感興趣,不要錯過這部作品。
如果妳懶得看,還有1994的電影可以選擇。
對於布爾加科夫來說,他的小說大部分是從中國引進的,但其實他的戲劇成就也很高。如果有機會,我打算再談談他的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