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心理醫生是誰?幫幫我。如果我的病治好了,我可以通過另壹個號再給妳400分。

心理醫生是誰?幫幫我。如果我的病治好了,我可以通過另壹個號再給妳400分。

沒事的。看完這篇文章妳會知道很多。

森田療法

雙擊自動滾動出版者:楊曉琴發布時間:2006-8-21閱讀:89次。

[概述]

心理療法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於1920創立,是壹種自然、正當的心理治療方法。幾十年來,隨著森田後繼者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已成為壹種具有明顯東方色彩、國際公認的有效實用的心理療法。

[適應癥]

神經質、強迫癥、疑病癥、焦慮、抑郁性神經癥。

森田療法主要用於治療神經官能癥、自主神經障礙等心身疾病。森田療法專家高良五久認為,森田療法不能治愈所有神經癥,只有神經質才是森田療法的真正適應癥。

[理論基礎]

森田對神經癥的發病機制有獨特的看法。他認為神經癥的基礎是神經質,表現為內向、內強省力、疑病傾向、對心身活動和異常敏感、過度關註和擔心自己的心身健康。強烈的求生欲和完美欲。他們往往把人正常的生理反應或輕微的不適視為病態,精神壓力過大,焦慮不安,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疾病和身心的惡性循環。使病情惡化。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純粹是壹個主觀問題,而不是客觀產物。它是由於精神活動過程中的精神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患者的疑病癥質。換句話說,疑病癥是神經衰弱、強迫癥、焦慮發作、各種恐懼癥等神經官能癥的基礎。有疑病癥特質的人,自下而上的欲望強烈,希望健康、快樂、努力,但也有很強的積蓄能量,常常擔心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寧。他們往往會把普通人在某些場合可能會有的感覺,比如過度用腦時的頭暈,緊張時的心悸,誤認為是因為生病而產生的恐懼和緊張。越專註於這些“癥狀”,感覺越尖銳,“癥狀”越嚴重,形成惡性循環,森田稱之為精神互動。在其影響下,患者陷入內心沖突狀態,產生神經衰弱和神經癥。森田本人從小體弱多病,有明顯的神經癥癥狀。12歲的時候還尿尿。16歲後,經常頭痛、心跳加速、乏力,還有其他神經衰弱癥狀。上中學的時候,他想過腸傷寒。雖然多方求醫,堅持治療,但收效甚微,壹直擔心身體。直到大學壹年級,他才被癥狀折磨,學業難以堅持。考試快到了,他覺得難以忍受。壓抑和憤怒之下,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於是放棄了壹切治療,徹夜苦讀。結果出乎意料:考試成績很好,糾纏多年的癥狀不用治療就治好了。由此他認識到,以前的病都是想象出來的,根本沒有病。因此,森田正馬認為,神經質引起的神經癥可以通過“順其自然”切斷身心之間的惡性循環,引導患者將過分關註疾病的焦慮態度轉變為“順其自然”的漠視態度,使其情緒自然放松,各種不良情緒自行消除,直至康復。

森田還認為,人的心理活動也有類似於屈伸肌相互調節的對抗作用。比如,在某種情境下產生的壹種觀念、情緒和意向,也會產生與之相反的觀念、情緒和意向來規範人的行為。森田稱之為精神對抗。比如:恐懼經常出現的時候不要有害怕的心理;受到表揚時會產生負罪感;當妳對壹個人有不尊重的想法時,妳會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並否定它。說出來會帶來不幸,不要再想了。這種對立性的存在,可以保證人的精神穩定和不斷的安全感。所以,任何壹個正常人都會有與自己理性不符的想法,只是不留下痕跡就過去了。而那些疑病癥患者,有很強的對抗作用,壹旦出現就會固執地重復這些觀念,同時反復控制,形成對抗性的對立。

通過精神互動,產生強迫癥。此外,森田認為,有疑病癥特質的人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往往在欲望和現實之間,在“本該如此”和“壹直如此”之間形成“思想矛盾”,並試圖解決壹些現實中無法解決的矛盾,對客觀現實采取主觀的態度,使癥狀越來越嚴重。

(1)壹般神經過敏:神經衰弱,包括失眠、頭痛、頭重、神誌不清、感覺異常、易激動、疲勞、智力低下、乏力、胃腸神經官能癥、自卑、不必要的焦慮、性功能障礙、頭暈、書寫痙攣、耳鳴、震顫、記憶力減退、註意力不集中等。(2)強迫癥(包括恐懼癥):包括社交恐懼癥(紅臉恐懼癥、凝視恐懼癥、自我表現恐懼癥等。)、不潔恐懼癥、疾病恐懼癥、殘缺恐懼癥、學校恐懼癥、尖銳恐懼癥、身高恐懼癥、註意力分散恐懼癥等。(3)發作性神經質:心悸發作、焦慮發作、呼吸困難等。

森田療法專家高良五久認為,森田療法不能治愈所有神經癥,只有神經質才是森田療法的真正適應癥。

由此可見,森田療法對神經癥癥狀的形成機制可以概括為:由於疑病質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影響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形成神經癥癥狀。神經癥癥狀的根源在於以主觀欲望控制客觀事實的欲望所導致的精神對立的加強。

根據上述理論,森田提出了針對性治療的原則和方法。治療的重點是培養疑病品質,打破精神互動,消除思想矛盾。其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兩點:

1.“順應自然”的治療原則。森田認為,要達到治療的目的,推理是徒勞的。就像妳從理智上知道沒有鬼,但妳在夜晚走過墓地時還是會感到害怕,只從理智上理解是不可能的,只有從情感上實際體驗才能改變。但是,人的情緒變化是有其自身規律的。他們關註的越多,情緒就會越強烈。隨它去吧不予理會,但漸漸淡去;習慣了同樣的感覺,情感變得平淡;如果妳不去安慰病人的抑郁和擔心,讓它發展到頂峰,妳就不再感到抑郁和擔心了。所以要求患者先承認癥狀的現實,不要強行改變,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是什麽意思?森田將其視為佛教的壹種“頓悟”狀態。所謂“頓悟”,就是讓患者知道並體驗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體驗到自己無法控制的常見事物,而自己對此又非常抵觸,結果陷入了神經質的漩渦。這與上面提到的第四條和第五條規則是壹致的,即通過專註於讓他感到厭惡的情緒,不斷地壓制這種情緒,他會得到強化,經過反復的次數,他會培養出自己對人極度恐懼的體驗,而這個過程違反了上面提到的第壹條和第二條規則。因此,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讓患者了解情緒活動的規律,接受自己對情緒的恐懼,不要壓抑和排斥,任其自生自滅,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體驗。

(2)要認識到精神活動的規律,接受可能出現的各種思想觀念。神經癥患者往往主觀地認為自己只能有壹種想法而不能有另壹種想法,有這種想法是不正常的或不道德的,也就是對完美的極度渴望造成了強烈的自卑感。要改變這壹點,我們就得接受人非聖賢的事實,接受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邪念、嫉妒、心胸狹隘的事實,認識到這是人的精神活動中必然發生的事情,是理智和意誌無法改變和決定的;但是要不要做非理性的事情,完全由壹個人來決定。所以,不需要和自己的思想作鬥爭,而是要關註自己的行動。同時也要認識到精神的對抗作用,從心理上放棄對對立觀念的抵抗,認識到人有兩種對立的心理現象,即對生的渴望和對死的恐懼,並接受這種心理現象,而不必害怕死亡的恐怖,也不必擺脫這些令人恐懼的思想,從而使自己陷入激烈的精神沖突。

(3)要認識癥狀形成發展的規律,接受癥狀。神經癥患者原本並沒有任何身心異常,只是因為他具有疑病特質,把某種正常的感覺視為異常,想要排斥和控制這種感覺,從而將註意力固定在這種感覺上,導致註意力和感覺的相互強化,也就是精神互動的形成。這是壹個惡性循環,是癥狀形成和延續的主要原因。認識到這壹點,對自己的癥狀采取壹種態度,並不會強化自己對癥狀的主觀感受。另壹方面,因為我不再排斥這種感覺,我逐漸讓自己的註意力不再固定在癥狀上。通過這種方式打破精神互動,可以緩解癥狀,直至消除。比如,人在害怕臉紅的時候,越是註意自己的表情,越是緊張,就越會持續感到臉紅。相反,接受臉紅的癥狀,以“臉紅”的態度與人交往,會讓他們不再關註這種感覺,從而慢慢淡化臉紅反應。

(4)要認識主客觀的關系,接受事物的客觀規律。人之所以患神經質,疑病質是癥狀形成的基礎,精神互動是癥狀形成的原因,其根源在於人的思想矛盾。這種思想矛盾的特點是用主觀想象代替客觀事實,從而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為限制在“應有的狀態”。森田指出:“人怎樣才能擺脫思想矛盾?總之,我們應該放棄徒勞的人為策略,順從自然。試圖靠人為的方法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像試圖讓雞毛飛上天,河水斷流壹樣。不僅得不到妳想要的,反而只會增加妳的煩惱。這是我們力所不及的,做起來當然痛苦。然而,什麽是自然?夏熱冬冷是自然規律。想讓夏天不熱,冬天不冷,反其道而行之,是人為的笨拙策略。根據自然規律,服從和忍耐是合乎自然的。”針對思想矛盾,森田提出了“事實才是真”的觀點,即“事實就是真理”,並以此為座右銘。他說:“我們不要把情緒或想象錯當成事實來欺騙自己。因為不管妳同意不同意,事實是不可動搖的。事實就是事實,所以人必須承認事實。認清自己的精神本質就是自我意識;如實向外界確認才是真相。”只有使人的主觀思想符合客觀事物的規律,才能跳出思想矛盾的怪圈。

2.“隨心所欲”的治療原則。森田療法把與人有關的事情分為兩類:可控的事情和不可控的事情。所謂可控的東西,是指個體可以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誌來調節和改變的東西;而不可控的事情是指不以人的主觀意誌決定的事情。

森田療法要求神經癥患者學會適應自然,不去控制不可控的東西,比如人的情緒。但是還是要註意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控制那些可以控制的東西,比如人的行動。即“隨心所欲”是指在順應自然的態度指導下的行動,是順應自然治療原則的豐富。

忍著痛,做自己想做的事。森田療法認為,要改變患者的癥狀,壹方面要對癥狀采取壹種自然的態度,另壹方面要用原本對生命的渴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通常情況下,癥狀不會立即消失。在癥狀依然存在的情況下,盡管痛苦也要接受,把註意力和精力投入到生活中應該做的有意義、能看到結果的事情上。專註於行動,不管癥狀的起伏,都有助於打破心理互動,逐漸建立擺脫癥狀的信心。比如怕人的人,害怕見人,見人就感到極度恐懼。森田療法要求他帶著癥狀生活,害怕見人也沒關系,但該見的人還是要見,帶著恐懼和人交流,註意他想做什麽。這樣壹來,患者自己就會發現,沒有必要想盡辦法消除癥狀,等到癥狀不再存在後再去聯系人。以前他很擔心,認為自己做不到,因為腦子裏壹直在想。而“做自己想做的事”要求患者立即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即使要在痛苦中堅持,打破了過去精神束縛的模式。

面對現實,培養性格。森田療法專家高武很早就指出:“人的行為壹般會影響性格。不可否認,某種性格會引導他們去做某種事情,但只看到這方面是片面的理解。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行為會造就我們的性格’這壹客觀事實。正是這壹點,才是神經質能夠被培養的根本原因。”

神經癥患者的精神沖突往往停留在患者的主觀世界。他們對引起他們恐懼和焦慮的事情想了又想,打了又打,但在現實生活中,對引起他們痛苦的事情卻采取回避和敷衍的態度。事實上,僅靠個人主觀意誌的努力是無法擺脫神經癥癥狀的焦慮的。只有通過實際行動,他們的思維才能變得更加實際和深刻。實際行動是提高對現實生活適應能力的最直接催化劑。對此,高武說了很久,想學遊泳,除非跳進水裏,否則永遠學不會遊泳。即使妳根本不會遊泳,妳也可以完全跳入水中,然後逐漸學習必要的技術。同理,神經癥患者無論多痛苦都會在別人的指導下去做,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自信的體驗。想要無所畏懼的見人,就只能和人保持接觸,在實際接觸中采取自然的態度,這樣才能減少恐懼,逐漸獲得自信。如前所述,“隨心所欲”有助於改善癥狀。其中很重要的壹點是,在現實生活中將精神能量引向外界時,要註意自己所做的事情,這減少了指向自己身心的精神能量。與外界的實際接觸有助於患者理解他們癥狀的主觀虛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內向性格做壹些改變的過程。

在順應自然的態度指導下的“為所欲為”,有助於培養神經質的性格。這種培養不是完全的改變,而是對他人格不同部分的揚棄。即發揚神經質人格的長處;認真勤奮。有責任感等。,並摒棄神經質人格中的致病之處:神經質的極端自省和對完美的渴望。

可見,順應自然既不是對癥狀的消極容忍和不作為,也不是對癥狀的放任和放任,而是按照事物本來的規律行事,帶著癥狀存在,不抗拒拒絕,帶著癥狀積極生活。順應自然,量力而行原則的重點是打破精神互動,消除思想矛盾,陶冶性格。這種動力療法的原理也體現了森田對意誌、性感、行動和情緒關系的看法,即意誌不能改變人的情緒,但意誌可以改變人的行為;通過改變人的行為來改變壹個人的情緒,培養壹個人的性格。

[治療原則]

有神經質傾向的人生存欲望強烈,自省性強,註重自身的生命安全。當他們過於專註於某種內在的不適時,這些不適就會越來越嚴重,形成惡性循環。森田療法就是要打破這種精神上的互動,協調欲望與抑郁的對立關系,主張順應自然,隨心所欲。

[操作實踐]

森田療法可分為住院治療和門診治療。無論是住院治療還是門診治療,都要關註那些不僅神經質,而且有壹些自我反省的癥狀並在積極努力,有強烈擺脫癥狀願望的患者。如果只是壹些癥狀,沒有強烈的求醫動機,森田療法是不適合的。

1.住院治療。在確定了適應癥和適應癥後,就要對患者說明疾病的性質,給他們介紹神經質和病理學的理論,告訴他們沒有什麽嚴重的疾病,消除他們不必要的顧慮。住院治療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1)絕對臥床期間。壹般4-7天。患者單獨住壹個房間,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其余時間不允許下床活動。禁止會客、交談、吸煙、讀書寫字。在此期間,患者自然會產生各種想法,尤其是對疾病的各種困擾和抑郁,可能會暫時加重,使疼痛難以忍受,對治療產生懷疑。少數患者甚至要求停止治療並離開醫院。當患者把所有的煩惱都想了壹遍,就沒什麽可想的了,就會覺得無聊。所以第壹期也叫無聊期。之後病人很自然的要求下床做點事,然後進入第二階段。

(2)輕工作期。4-7天。閱讀和交流仍然被禁止。每天臥床7-8小時,白天可以到戶外活動。比如室外可以做掃院子、擦玻璃等簡單單調的工作,室內可以做書法、繪畫、貼紙袋等活動。壹般來說,從第三天開始,可以逐漸放松患者的工作量,要求患者開始寫日記,不寫關於疾病的問題,只寫自己壹天做了什麽,學到了什麽。治愈者每天查看日記和評論,引導患者避免關註病情,關心外界活動。

(3)強調工作期間。壹般4-7天。繼續禁止會客和娛樂,禁止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如除草、幫廚、打掃環境衛生、做家務、木工和手工勞動。在這個階段,患者可以看書,主要是森田寫的關於神經癥的書,也可以看歷史、傳記、科普書等。,並要求患者每晚寫治療日記。病人在醫院和其他病人壹起工作,不談論自己的疾病。這個階段的目的是讓患者體驗完成工作後的喜悅,通過努力培養耐力。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忽略癥狀,進壹步將精神活動的能量轉移到外界。

(4)人生磨煉期,又稱回歸社會的準備期。壹般1-2周。

在這個時期,要做好患者出院的準備,引導患者回歸原來的社會環境,恢復原來的社會角色。在此期間,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允許其白天回原單位,或者參加醫院的管理工作等壹些復雜的社會活動。無論參加什麽樣的活動,都要求每天晚上回病房寫日記。其目的是使患者在工作、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進壹步體驗順應自然的原則,為回歸社會做好準備。

以上各期情況是對壹般治療情況的描述。對於每壹個具體的患者,治療過程要根據他的情況來決定。因此,治療周期的長短會有所不同。時間短的三周左右,長的可能需要60-70天,平均周期40-50天。

住院的目的是讓患者對精神的自然流動和進化有壹個實際的體驗,消除以前對疾病的假設和誤解,達到壹種“自然流動,無處棲身”的心理狀態。因此,事先不向患者解釋臥床休息時可能顯露的心理狀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患者事先知道自己會在這個時期感到無聊和悲觀,就會采取預期的態度,心理的自然流動就會被扭曲。當然,在住院之前,治療者要讓患者對森田住院的過程有壹個大致的了解,患者才能做出是否住院的決定。患者的治療欲望越強,對治療越有利。

2.門診治療。門診治療仍然必須遵循森田療法的基本原則。但由於門診治療不具備住院治療的特定環境,不能靠躺在床上做安排來治療,因此具有與住院治療不同的特點。

門診治療主要是通過醫者與患者壹對壹的談話進行,壹般每周壹至兩次。治療者應註意患者的情感,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治療者要在掌握患者生活史的基礎上,盡量了解患者的實際情況,不要把癥狀作為討論的主要內容,鼓勵患者面對現實生活,放棄抗拒癥狀的神經質姿態,認識到事物不以自己的主觀意願為轉移,接受癥狀的本來面目而不去試圖控制,癥狀就會改變。最後,鼓勵患者對自己的生活負起責任。在治療中,治療者應該通過提問來激發病人對問題的理解,而不是過多地使用說服。治療的關鍵是幫助患者理解順應自然的原理。

門診治療的要點是:

(1)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排除嚴重身體疾病的可能,消除患者的後顧之憂;

(2)指導患者接受癥狀,不要試圖排斥;

(3)告訴患者不要向親友談論癥狀,也告訴親友不要傾聽或回答他們的抱怨;

我國學者采用門診治療方法治療了16例神經病變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方法是初診30到60分鐘,復診15到30分鐘,第壹個月每周壹次,之後兩周1。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口頭指導和日記註釋。壹、引導患者了解自己癥狀與人格特征的關系,告知形成癥狀的相關因素,要求患者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寫在日記中,要求患者使用兩本日記。治愈者會在復診時對患者最後壹次日記中暴露的問題進行批註,並在此基礎上給予口頭指導,提出下壹次的要求。同時要求患者閱讀森田學說的相關資料。專家認為,由於在門診治療中,治療者無法親自觀察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為,因此讓患者寫日記,並通過日記的註釋對患者進行指導,是治療的中心環節。治療者在治療指導中要特別註意以下幾點:第壹,治療要始終針對患者的人格問題,不要糾結於他的癥狀,讓他忽略,讓他自然無動於衷;其次,在患者了解治療要點的情況下,要求其在生活實踐中自覺體驗。

[與其他療法協同應用]

森田療法,在某些時候,使用了“無我”。無我療法和森田療法相結合,操作起來會更簡單,效果更好。

[效果和控制]

[評估]

參考資料:

Withboy中文新森田課程

森田心理療法,簡稱森田療法,由日本東京慈善醫科大學已故教授森田正馬於1919創立。日本壹直在使用,其價值得到了充分的證明和廣泛的認可,並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評價。

森田學說的理論體系並不是來自於某壹理論的延伸或實驗室的結論,而是來自於森田先生自身神經癥經驗和多年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先說說森田先生自己的神經質經歷。

當森田先生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人強迫他學習,這導致了“學校恐怖”。森田正馬先生出生於日本高知縣農村的壹個小學教師家庭。他的父親對他的孩子非常嚴格,尤其是對渴望成功的長子森田正馬。從小就教他寫字看書,五歲就送他上小學。他小學壹回家,父親就叫他讀中國古代文史書籍。10歲,晚上看不完書,父親不讓睡。在學校有很多作業,他已經對學習感到緊張。回到家,父親強迫他背這個背那個,讓森田漸漸厭學。每天早上我又哭又鬧,纏著大人不去上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校園恐怖”,跟我爸逼他學習有關。

當森田先生七歲時,他的祖母去世了。他的母親壹度因為過度悲傷而陷入恍惚和沈默的狀態,然後他的祖父在第二年相繼去世。就在壹家人備受煎熬的時候,森田偶爾看到日本寺廟裏五顏六色的地獄壁畫,頓時覺得毛骨悚然。他在地獄地圖裏看到人死後下地獄的慘狀,有的上刀山,有的下火坑,有的入血池等等。這些可怕的場景在森田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並不斷在腦海中盤旋,這就是後來森田理論中“死亡的恐怖”的來源。

由於經常患有神經癥癥狀,森田從小就有明顯的神經癥傾向。他在《我有神經質的脆弱特質》壹書中寫道:他的表現是65,438+02歲仍有夜尿癥,65,438+06歲頭痛時經常心動過速。他容易疲勞,總是擔心自己的病,也就是所謂的“神經衰弱癥狀”。年輕的時候,我患有夜尿癥。為了不弄濕被褥,我總是睡草席。有人故意問他:“草席是怎麽回事?”他生氣地回答:“晚上不要濕炕!”這種回答對大人的譏諷有抵觸情緒,但其內心是很難的。後來他在自己的書中寫道,“不要譴責孩子夜尿癥。妳越是譴責孩子的譏諷,事情就會變得越糟。”這大概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吧。因為夜尿癥,我深感自卑,自卑感很強。後來聽說當地知名的涼馬半本先生小時候也患過這種病,就自我安慰了壹下,感覺好了壹點。中學五年級時,傷寒恢復期的他正在學騎自行車,晚上突然心動過速。在高中和大學早期,他經常患有神經衰弱。東京大學內科診斷他患有神經衰弱和腳氣,他經常吃藥治療。大壹的時候,父母因為農忙,忘了給森田寄兩個月的生活費。森田誤以為父母不支持他上學,所以他很鹹,甚至想到在父母面前自殺,於是下定決心好好學習,什麽都不給家人看。我放棄了壹切治療,拼命學習,考完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腳氣、神經衰弱等癥狀不知從何時起不知不覺就消失了。

這些個人經歷導致了他後來對神經質本質主義的倡導,包括疑病質理論。神經衰弱不是真正的虛弱,而是壹種想象出來的主觀臆斷。神經質的人本能地有強烈的求生欲,並且很努力。癥狀的心理原因是精神交互作用。最重要的是森田老師在個人經歷中找到了“放棄治療的心態”,對神經質有治療作用。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這些成為森田療法理論基礎的內容,都是他自己痛苦經歷的結晶。然而,僅僅有這些經驗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他對神經癥患者進行了多年的觀察,掌握了他們癥狀的實際表現,密切關註他們的發展,將這些觀察結果與自己的經歷進行對比,閱讀國內外文獻,驗證了當時被認為很強的各種神經癥治療方法。最後,森田先生采取了當時主要的治療方法,如安靜療法、作業療法、口腔理療、生活療法等。

先說森田療法的基礎理論。

1,疑病質論。森田認為神經質的基礎是某種品質傾向,稱為疑病質。所謂疑病癥質是指壹種精神傾向,表現為:

(1)精神上的內向,所謂精神上的內向,是指始終堅持自己的活動,註重自我反省,特別關註自己的身心不愉快、異常疾病等感受,並為此擔憂和煩惱,以自我為中心,被自我反省所束縛。精神外向是指精神活動傾向於外界追求現實,有明確的目的。有時候是莽撞,這種人熱情,往往因為追求事業,無暇關註個人身體疾病。弗洛伊德也說過,“精神經常向內運動,使封閉在自己身心中的人容易患神經癥;經常往外走的人不會得神經癥。"

(2)疑病癥患者。所謂疑病癥,即害怕疾病,是壹種擔心疾病的精神傾向。其實這是每個人的表現,神經質的人就是太強了。森田認為,神經質是壹種先天的品質,是壹種註重自省、容易多疑的氣質。

2.精神互動與思想矛盾

(1)心理互動指的是壹種偶爾引起註意力集中和定向的感覺,所以這種感覺會變得敏銳,這種敏銳的感覺會吸引更多的註意力,並進壹步固定在這種感覺上。感覺和註意力的互動相互促進,讓這種感覺更加強大。這種心理活動過程叫做心理互動。比如神經性頭痛,因為過度勞累和緊張,會因為頭部感覺異常而導致我的註意力湧入其中,註意力和感覺的相互作用會越來越敏感。即使在過度勞累或緊張感早已消失後,由預期恐怖引起的註意力固定狀態也會留下痛苦的感覺,形成習慣性頭痛。

(2)思想矛盾是心理沖突,主要指應然與實然的矛盾,理想與現實的沖突。這裏的事實也包括他們自己的自然現象。比如,如果我們理性地認識到世界上沒有鬼,那麽當我們晚上走過墓地時,我們仍然會感到害怕,所以僅靠理性是無法理解的。如果試圖用理智去克服這樣的恐怖,就會造成思想上的矛盾,也就是心理上的沖突。

3.生的欲望與死的恐怖森田認為,生的欲望的意義至少有以下幾類:

(1)希望健康生活;

(2)希望過更好的生活,希望被尊重;

(3)強烈的求知欲和努力工作的意願;

(4)希望成為壹個偉大而快樂的人;

(5)希望向上發展。

這是人性的表現,是每個人都有的表現。但是,神經質的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達到壹種完美的狀態。這種要求完美的理想主義是神經質人格的另壹個特征,表現為:完成自我完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