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蕭景琰:傾壹生風骨,懷壹腔熱血

蕭景琰:傾壹生風骨,懷壹腔熱血

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題記

蕭景琰,這個我看小說時只有“重情重義”四個字概括的文學形象,在《瑯琊榜》的劇中,變成了壹個有血有肉,讓我遲遲都無法落筆的人物。或許是第二集中策馬而來的他,有著征戰沙場的堅毅滄桑,亦不失王族貴胄的勃勃英氣;或許是佇立在城門口的他,背影蕭索卻依然挺拔,堅毅如鐵的面部曲線,目光漠然又毫不畏懼。那壹刻,我覺得靖王這個人活了,他活生生從書中堆砌的辭藻中走出來,站在了我的面前。

面對父皇的苛責和忽視,面對兄長們的咄咄逼人和作壁上觀,他壹點都沒有放在心上。十三年的放逐與冷遇,他習慣了。皇家的冷血和殘忍,十三年前他就明白了。心冷,但血未涼。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他奔波在邊防和戰場,幹著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沒有怨言,或許從十年前赤焰之案以後,他唯壹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去守著大梁的天下,他無法做到讓天下海清河晏,但是他能盡自己的力量保它安穩無戰亂。

十三年前的冤案,埋葬了金陵城最明亮的少年,又何嘗沒有毀了鮮衣怒馬的紅衣景琰呢?依稀記得紅衣景琰,雖沒有林殊的飛揚跳脫,但也是英姿勃發,笑容明朗的少年。轉眼間,他成了壹個鐵面孤獨的將軍,往來戰場廝殺,戰功赫赫,卻受盡冷嘲熱諷,再難現壹絲笑意。那個愜意輕松的微笑和陽光自由的少年時代,最終化成了記憶中的剪影,唯壹留下的,只有性格中的耿直和不妥協,和那壹腔孤憤。

他們曾聆聽祁王兄關於政治清明的理想,他們曾壹起並肩作戰,他們壹起期待過未來江山繁華的大梁天下。倏忽之間,從東海歸來的他,滿心歡喜帶著摯友想要的大珍珠,迎來的卻是壹樁謀逆大案,滿眼的血腥和荒涼。而他的好友,竟然連孤墳亂崗都不曾有。

面對天子之怒、雷霆之威,已經沒有人敢再說什麽,因為敢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滿朝只余下唯唯諾諾和閉口不言。而景琰至始至終都有著壹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他質問為什麽,他討要證據,他據理力爭,他不息觸怒龍顏。或許那時的景琰還不太懂,君臣父子,從來都是先君後父,先臣後子。結局顯而易見,他的不妥協、他的固執、他的憤怒,讓他被放逐朝堂,讓他受盡冷遇,以至於戰功赫赫軍功累累,卻三十壹歲還未曾封為親王。

是他沒有翻身的機會嗎?他有,只不過他不願意做而已。十三年的放逐,是被迫,也是他自願。十三年前的那場逆案,皇家的冷血和陰謀的殘忍已經刻入了他的骨髓。他壹直都是壹個很固執很正直的人,他不願意同流合汙。盡管他知道,只要他壹低頭,或者多迎合幾句,會是完全不壹樣的情形。但是他沒有,因為心中的不忿,因為心中的不甘。盡管他沒有任何證據,可是憑著情義和長年的相處,他相信謀逆這種事情,祁王兄不會做,小殊不會做,林帥不會做。他遊離於朝堂之外,何嘗不是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比起朝堂的勾心鬥角、暗箭傷人,景琰更喜歡沙場的生死情誼,將士間的袍澤之情。

這該是壹種多麽深厚的情義,又是壹個多麽看重情義的人,才能在既沒有證據,也無人支持陪伴,僅憑著心中對朋友兄長們的信任,堅持了十幾年。他沒有任何證據,只是憑著內心對好友、對皇長兄的信任,堅守著自己的底線。被打壓、被冷落,也從沒妥協過,這得心中有多看中情義,才能堅持下來。

蕭景琰最打動我的,莫過於“風骨”和“情義”。郡主第壹集就說了,靖王自有靖王的風骨。如果不是他十幾年來從未放棄過質疑赤焰之案,如果不是在這件事上從未妥協。即使他不是皇帝最疼愛的兒子,也不至於而立之年仍未封王。小說裏梅長蘇曾經感慨過,如果景琰能微微低壹低頭,譽王和太子,哪壹個不想拉攏他。可是他沒有,他的堅持倔強和不妥協,讓他這十三年壹直被打壓忽視。可是在景琰的心中,錯的就是錯的,即使很多人這樣做,這樣做有好處,他也不會去做,不屑去做。這種風骨,在“聰明人”看來是傻是笨,卻讓旁觀者肅然起敬。

“蕭景琰,妳有情有義,可妳為什麽就沒腦子!”壹句梅長蘇情急之下的話語,卻成了壹些人眼中對蕭景琰的蓋棺定論。這壹刻我是悲哀的,其實景琰最讓人敬佩就是這壹點啊。他不知道救衛崢弊大於利嗎?他不懂人心鬼蜮嗎?他知道,他懂。可是他還是要去做,因為他堅持他守護的東西,多大的利益都不能讓他動搖。就像言候後來說的,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還要去做;利弊得失這麽明顯,卻仍然要救,愚蠢至極,但是卻又太有膽魄。所為的,也只不過是無愧於心而已。

梅長蘇勸說時問為了壹個逆案的副將值嗎?他毫不猶疑地說:“如果我死後見到林殊,他問我為什麽不救他的副將,我能回答說不值得嗎?”他問出這壹句話的時候,雖然語氣不強硬,卻字字錐心。那時蕭景琰的目光很明亮也很堅定,所有的利弊得失在他眼中,抵不過袍澤之情,抵不過對至交故友的交待。

縱使他知道這就是對方的陷阱,即使他知道這壹步就是萬劫不復,他也毫不猶疑會跨出去。可能有人會說他沒有政治頭腦,太魯莽太不顧大局。可是,因為他是蕭景琰啊,他本身就不是壹個政客。在他眼中在他心中,血戰沙場的將士,平民百姓,都比未來的權力榮耀重要。因為他不妥協,因為他內心堅守的東西從來不會放棄,所以任何東西,都無法動搖他的本心。“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慷慨的膽魄,蕭景琰有。

記得他說:“如果連血戰沙場的將士都不懂得尊重,我蕭景琰絕不與妳為伍!”,他的底線他的堅守,任何時候都沒有變過。面對投靠自己的有“麒麟之才”稱呼的謀士,他直言不諱——“我生平最不喜歡的,就是妳們這種步步心機的謀士。妳在我這裏,將來也不會得到重用。”坦率直接,光明磊落,不喜歡、看不慣的事情,他都會直接說出來,從來不打肚皮官司。

知世故而不世故的風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始終是蕭景琰最大的人格魅力。

他始終以情義為先,而且經歷了那麽多波折,他的這顆心從未變過,這是我最為之傾倒的壹點。在他心中,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都抵不過戰場上結下的生死情誼。蕭景琰看重友情,亦在乎親情,即使在帝王家親情這種東西幾乎壹文不值。即使被父皇冷落放逐多年,他的心底對父皇始終是敬愛的。記得他知道赤焰案真相時,他幾乎是顫抖著不可置信地問梅長蘇“父皇他是真的信了嗎?”結局是殘酷的,在巍巍皇權面前,其他都不值壹提。

記得他九鞍山救駕後,面見皇帝第壹件事就是交還兵符(皇帝就是被這個細節打動了)。這壹段,有人說靖王變聰明了,知道皇帝疑心最大,立馬就還了兵符。但其實,這只是靖王的心性本來如此。在他眼中,拿兵符是為了救駕,救駕完畢兵符就應第壹時間交還主君。於是我們看到,他承諾三日之內必見援軍軍旗,千裏求援,三天三夜未曾交睫。浴血殺敵,血跡未幹,面聖的第壹件事卻是雙手奉上虎符,沒有壹刻遲疑。即使如梁帝這般冷血多疑的人,也為之震撼。(其實電視劇裏為了烘托女主霓凰的作用,大大削減了靖王的戲份,這壹點壹直是我的遺憾)

梁帝多疑,經常用自己的思維去揣度別人,因而覺得景琰可靠。但實際上,景琰心中壹直是敬重這位父皇的,盡管他並不很疼愛自己,盡管他並非明君,盡管他和自己的價值觀不同。但是畢竟是父皇,所以當逼迫皇帝翻案,梁帝持劍相向時,最後義無反顧擋在劍尖的景琰,眼眶是發紅的。

他能怎麽做呢?他身後是歷劫歸來的至交好友,是七萬冤死的忠魂,是他的信念和守護。他面前,是他的父皇,骨肉血脈的父親。自己心中的堅守,和孝道終究是不能兩全了。他做了選擇,但這不代表他不在乎天平的另壹方。

還有譽王,這位冷落他,後來又陷害他的皇兄,也是曾經赤焰案的推波助瀾者,最後造反兵敗的譽王欲做困獸之鬥的時候,景琰說了壹句“五哥,妳降了吧。”那壹聲“五哥”讓我震撼良久,我想景琰的內心壹定是很質樸的,盡管見慣了帝王家的冷血殘忍,他的內心始終還是保留著對親情、求情義的溫暖。

所以當梁帝告訴梅長蘇帝王之位會改變景琰時,梅長蘇說:“您不了解祁王,更不了解景琰。”因為景琰從來都未曾變過,即使他不再是少時陽光的紅衣少年,即使他內心也有著恨和怒氣,即使他也會從陰暗面去揣測別人,但是他內心對情義的信仰和堅守,從來沒變過。如果沒有景琰的這份堅守,梅長蘇的雪冤之路能夠成功嗎?答案顯而易見。

見過黑暗、陰謀、血腥,知道權利之路的瘋狂和殘忍,他依然守著內心自己相信的東西。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蕭景琰是個理想化的人格,現實中幾乎很難有這樣的人,無論遇到什麽都不會妥協,無論遭受什麽,都會堅守本心。真的能壹輩子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太難。

對於景琰,除了敬佩,還有痛惜。我總覺得,自從赤焰案後,原來的蕭景琰再也沒有為自己活過。後來的蕭景琰,為赤焰的亡魂活著,為他內心堅守的東西活著,為他們曾將的海清河晏的政治理想活著,但唯獨,沒為自己活著。

也許兒時的景琰,對未來最大的希冀就是在皇長兄的帶領下,與好友林殊上陣殺敵,衛國戍土。能每天吃到母妃做的點心,能得到皇長兄的教誨,能和林殊打鬧比武。將來,他會是建功立業的將軍,馳騁戰場。

壹夕之間,壹切都變了樣。在憤懣不甘中放逐了十幾年後,有個高深莫測的陌生謀士告訴他,他想選擇他作為主君,助他奪娣。而靖王選擇走上這條路的原因很簡單,他並不希望太子和譽王這兩個曾經在赤焰案裏推波助瀾的人登上帝位,而且,有了帝位,他可以去查那件他壹直懷疑的逆案。也許他幹的最傻的壹件事,就是突然決定要去奪嫡。奪嫡之路的兇險他不是不知道,太子譽王的心狠手辣他也不是不知道,但是他就是做了,因為他要為那件案子裏死得不明不白的亡魂討個公道。

林殊的死是悲壯的,是讓人痛心的,但於林殊本人而言,何嘗不是求仁得仁。他最終死在戰場上,他最終得以披甲上陣,讓林殊的軍魂融入了大梁的軍隊,梅長蘇終於用林殊的結局為他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盡管悲愴,但是完整圓滿。

可是蕭景琰呢?想來他以後夙夜夢回,總會想到,他親眼看著自己死而復生的摯友拖著病弱之軀奔赴戰場,而他能做的,只能也只有站在城門相送。也許就如靜妃說的,他走的本就是壹條孤絕之路,沒有人能幫他。帝王之路,從來都是孤獨的。只是,曾經的景琰,從來沒想過要走這條路吧。

但是他最終,卻不得不走上這條孤絕之路。那個答應他看他開創壹個不同的大梁天下的人,那個唯壹能氣得他翻白眼的人,那個從前總和他壹起並肩殺敵的朋友,卻在這條帝王之路來臨時,再也沒有回來。

他背負的,是好友的殷切希望,是皇長兄和林殊期待的江山繁華,是他從小就向往的政治清明海清河晏。只是當他要去實現這壹切的時候,只有他壹人。赤焰之後,世間再無林殊,蕭景琰也再無至交好友。梅長蘇還有藺晨懂他助他,而蕭景琰,江山萬裏,須他壹人來扛。

我知道我這樣很矯情,因為靖王自有他的風骨,也有他的承擔。只是,昔日紅衣飛揚,笑容燦爛的景琰,再也沒有活過來過。那場冤案,埋葬了金陵最明亮的少年將軍林殊,又何嘗沒埋葬那個帝都最耿直陽光的少年王爺呢?

最後登上帝位的景琰,壹襲玄色龍袍,背影卻依舊如同他剛出場時,蕭索而堅毅。此後的天下,他壹人來扛,而他所有的悲歡,也必須埋在心裏。這是他該承擔,也是必須承擔的,從當初義無反顧選擇了奪嫡,帝王之路的孤絕他必須承受。

帝王之位,本非他所求。他畢生追求的,不過是正義公道,情義千秋。所以,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動搖他的本心,風骨若斯,令人欽佩。

願他看到自己治下的大梁,終如皇長兄所願的繁華時,能有少時壹般無憂的燦爛笑容吧。

By:青思玉

後記

人物誌結束,個人來說說凱哥的演技吧。我壹直覺得是凱哥成就了蕭景琰,他把小說裏壹個近乎臉譜化的人物賦予了生命,讓我覺得蕭景琰是壹個有血有肉存活在平行時空的人。這裏作為純觀眾的心態來說,畢竟看蕭景琰的時候,我還只是路人粉而已,但是瑯琊榜看完,蕭景琰這個人已經活在了我的心中。

1. 蕭景琰的第壹個出場,就秒殺了我。如果說我什麽時候覺得蕭景琰這個人物是有生命的,就是第二集靖王的出場。

首先不得不說凱哥的身姿真的是為景琰加分不少,挺拔的身材,就像壹個征戰殺伐的將軍應有的體格。當然可能略微瘦了點,不過清瘦的身形反而在將軍的身份之外給他增添幾分貴族公子的氣質,也就是說,既有軍旅之人的剛毅,亦不失王族清貴的雅致高貴。

和霓凰行禮,幹脆利落,雖然語調波瀾不驚,但是眼底看得到暖意。而壹看到夏冬,這股暖意立馬消失,嘴角微微壹撇,幾乎是嘲諷的語氣說:“不會又是什麽謀逆的大案吧!”壹句話,但語氣盡顯嘲諷和不屑,立馬將靖王多年對懸鏡司和赤焰案的憤憤不平表現出來。

再後來就是城門前,那個蕭索又堅毅的背影,那波瀾不驚看不出情感的面部表情。雖然沒有表情,但是他的眼神傳遞出來的是堅毅的感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個人評判演員演技的時候,最看重的就是眼神,哪怕妳肢體誇張,臺詞不好,如果妳的眼神能觸動到我,我覺得這個表演就是成功的。

蕭景琰就是這樣的,因為很多時候蕭景琰都是冷著壹張臉的,基本沒有太多的表情,但是他的眼神卻壹直傳遞著不同的情緒。面對太子刁難時的漠然,面對父皇責備時的不在意,後來觸碰底線時的憤怒和不甘,妳都能從他的眼神裏接收到訊息。

蕭景琰的眼神,已經讓這個人物活了。

2景琰的笑。整部劇裏景琰笑的次數並不多,最戳我的有四處,當然壹處是冷笑。

第壹處是冷笑,就是梅長蘇說自己選擇的是他時。景琰先是壹楞,然後開始冷笑,繼而放聲大笑。這裏的笑既有吃驚,也有自嘲的成分。這壹聲笑,把景琰得知消息時的不可思議和覺得猶如天方夜譚的無奈感表演得淋漓盡致。

第二處是皇帝下旨說他可以隨時進宮看望靜妃時,壹直處在低頭沒什麽大表情甚至有些凝重的景琰,突然笑得像孩子壹樣。這應該是他笑得最開心的壹次,那種笑容,真的純真如孩童般,那種能隨時看望母妃的喜悅感呼之欲出。

第三處是對著沈追的春風壹笑,賑災的事宜搞定,看著如釋負重的沈追,靖王輕輕壹笑,什麽都沒說,但勝過說任何話了。那個笑是如釋負重的笑,也是滿意欣慰的笑。

最後壹處是和林殊相認後,林殊開玩笑說自己現在手無縛雞之力,再也打不過景琰了時,明明是在為好友的病很痛心的景琰,紅著眼眶給了他壹個嘲笑。看似是嘲笑卻感受不到嘲笑的意味,反而是夾雜著痛心和無奈。痛心的是那個小火人壹樣的林殊,竟真的變成了壹個病弱書生;無奈的是,這小子的嘴還是那麽貧。而景琰最終紅著眼睛笑了,壹方面是怕自己的傷心徒惹林殊的憂傷,另壹方面是能看到昔日好友笑著站在面前,也是壹件好事。總之,這個笑,把景琰對小殊的感情全部融合在了裏面。

在這裏,想補充說壹點。劇中蕭景琰因為“別人都知道,就我不知道”,因為沒認出林殊被說是蠢。其實不然,景琰早就發現了諸多端倪,後來他和靜妃的對話也能看出來他早就懷疑了。只是他內心深處無法接受,他不能接受,自己摯友會變成現在壹副完全陌生的面孔和性格。景琰是個固執的人,他不願接受,總是心存僥幸在自我否定自己內心的認定。所以當別人向他掩飾,找出借口時,他也就借故消除自己的懷疑。

不願識破,是因為不想識破,不想識破,是因為這個朋友對他來說太過重要。

3.九鞍山得知譽王要造反,景琰梅長蘇壹起商量對策時,梅長蘇下意識拔出來景琰的佩劍。那壹刻景琰的眼神是震驚的,小說裏其實描寫著墨不多,但是劇中靖王的眼神很到位。眼神裏震驚、懷疑的情緒糅雜在壹起。

5.夏江向皇帝告發,說梅長蘇就是林殊時,景琰的震驚眼神又是好評。雖然同是震驚,這壹次的震驚程度更甚,九鞍山的那次目光中的懷疑更多,而這壹次是真的有些呆若木雞了。既有著不啻平地驚雷的震撼,也有恍然大悟的壹些了然。

6.另壹印象深的是景琰的走路了吧,靖王真的走起來太有氣勢了,就是王者風範。

本來就身姿挺拔,走起來又幹凈利落,既凸顯了靖王軍人的鐵血剛毅,又有著王族公子的高貴和英氣。而且在不同情境時,走路的速率和步伐都會隨之調整。冊封太子時的沈穩,解救梅長蘇時的急切;平日步履穩健腳下生風,得知好友尚在的真相時,雖然依舊大步向前,卻有種沈重和上下五千年的感覺。

7.其實戲裏靖王哭戲很多的,但是哭戲不想點評了,因為我覺得他的哭戲實在太好了。

我最初看《新神探聯盟》就是被他的壹場哭戲哭得直接圈了演技粉,很少有男生能把哭戲哭得那麽真情實感但又毫不做作,壹點不讓人厭煩,反而會心生憐愛的。

可能這是天賦,真的,我真的很少見男生的哭戲這麽打動我的。妳會隨著他悲傷、心痛,但是壹點都不會覺得他哭得讓妳很反感。(而且小鹿斑比壹樣的眼睛,充盈著淚水,簡直,身體裏的母性全部被激發)

補壹個點,就是得知梅長蘇身份後,靖王在靜妃那裏的哭戲,那壹句“我應該認出他來的!”在片花裏出現的時候,就特別戳我。妳能從這句帶著哭腔的話裏體會到這個人物內心的痛苦和自責。

就像我曾說過的,無論今後再有多少精彩的角色,蕭景琰都會是我心頭的朱砂痣。是凱哥成就了蕭景琰,他讓蕭景琰永遠活在了我的心中。

簡而言之,我覺得壹個演員能夠把壹個角色塑造得讓妳覺得是有生命的,是真實存在的,那麽他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