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兒選擇合適的樹木做巢。比喻選擇賢君明主,為其效命。
孔文子之將攻太叔也,訪於仲尼。仲尼:“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退,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文子遽止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衛國之難也。”將止,魯人以幣召之,乃歸。
4、譯文:
孔文子(衛國大夫)要攻打太叔(疾),來征求孔子的意見。孔子說:“禮樂的事,我曾經學過,至於帶兵打仗,我是壹竅不通的。”(孔文子)告辭後,孔子就命令學生收拾行李,準備車輛,打算離開衛國,孔子說:“只有飛鳥選擇樹木做巢的,哪有樹木選擇飛鳥的道理?”
孔文子急忙攔住孔子說:“我怎麽敢考慮自己的私心呢,我是詢問衛國的災禍(在哪裏)啊。”孔子就打算在衛國住下來。魯國派人用禮物來招納孔子,孔子就回到了魯國。
擴展資料:
“良禽擇木而棲”的事例:
孟母三遷的典故講的是中國亞聖孟子的母親為其創造良好成長環境的故事。孟子小時候最初住在墓地附近,年幼的孟子和鄰居孩子常常在墓地間玩兒,模仿大人的喪葬儀式捶胸頓足跪拜嚎哭,以此為遊戲。
寡居的孟母看到後說,這裏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帶著小孟子搬到壹個市集邊居住。
沒想到小孟子在這裏又把學商販叫賣、討價還價當作遊戲,孟母發現這裏也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帶著小孟子再次搬家,這次搬到了學宮旁邊,小孟子的遊戲內容就改為如何模仿大人鞠躬行禮和如何進退的禮儀。孟母見狀說:這才真是適合我孩子居住的地方,從此在那裏定居。
出自:《三國演義》第三回:
《左傳·哀公十壹年》,孔子因衛國政治腐敗,自己得不到重用決定離開。當時衛國的當權者孔文子準備出征,想聽聽孔子的意見,孔於說自己只懂得禮儀,不懂得打仗。並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後因而有“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說。
故事大概講的是:當李肅知悉董卓想讓呂布來輔佐的意圖之後,就找到呂布,對他為董卓做事。李肅還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見機不早,悔之晚矣。”但這句話在小說裏被李肅說出來,卻完全變樣,因為呂布和董卓都不是“賢人”和“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