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能忘記》是張傑的代表作之壹。在這篇文章中,張潔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她母親的經歷和心情,用壹個事實來說明她在二十世紀的愛情和婚姻的觀點,用她母親對這兩種觀點的理想來描述這些愛情和婚姻的觀點是先進和現代的,還是落後和陳腐的。張潔的終極目標是通過批判把愛情和婚姻割裂開來,把婚姻當成傳宗接代的工具,壹種庸俗的交換買賣觀念,主張以真愛為內容的結合。
小說描寫了壹個女作家和壹個老幹部的愛情“大悲劇”,是“淒涼的悲劇”,卻又“刻骨銘心”。這個悲劇的原因很簡單,老幹部有壹個苦了幾十年的妻子——壹個工人的女兒。幾十年來,他們“風裏來,雨裏去”,壹直“是彼此的左膀右臂”。
張傑,祖籍遼寧撫順,1937出生於北京。她從小就和母親過著貧窮孤獨的流浪生活。1956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統計學。畢業後在第壹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壹部小說《來自森林的孩子》,講述了壹個音樂人在文革中,盡管受到迫害,卻堅持真理,熱愛藝術的故事。這篇文章在1979獲得了全國短篇小說獎,第二年《誰活得更好》獲得了這個獎。1980調入北京電影制片廠文學部擔任編劇,1982成為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職業作家。探索當代知識女性的命運是她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短篇小說《愛不能被遺忘》和中篇小說《方舟》、《翡翠》和《七巧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經濟改革是她早期創作的另壹個熱點。1981年,她寫了第壹部反映新時期工業經濟改革的小說《沈重的翅膀》,深刻地表現了改革過程中的鬥爭。她的作品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至今已被翻譯成十二種外文。張傑早期的作品幾乎都是對社會和人心的探索。她對失去多年的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感到不安。她旨在通過平凡的事物發現不平凡的美。1986以《他怎麽了》為標誌,他的創作風格和主題發生了變化,經常以虛幻荒誕的藝術場景和辛辣犀利的語言猛烈抨擊社會醜惡現象和醜惡的國民性。1989起,任中國作家協會北京分會副主席。1989起,在康涅狄格州韋斯特林大學做了壹年的客座教授,教授中國當代文學。1989年9月獲意大利馬拉巴特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