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的意思是:妳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
這句話出自於哪裏呢?——先秦·佚名《木瓜》
完整的原文是這樣的: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我給大家把翻譯也放出來了,便於大家理解:
妳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妳,珍重情意永相好。
妳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妳,珍重情意永相好。
妳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妳,珍重情意永相好。
這裏有壹些我覺得比較重要的詞匯,單獨解釋給大家看:
木瓜:壹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按:今粵桂閩臺等地出產的木瓜,全稱為番木瓜,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非壹物。
瓊琚(jū):美玉,下“瓊玖”“瓊瑤”同。
匪:非。
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木李:果名,即榠樝,又名木梨。
如果只看文章的話可能比較難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麽我們就得結合文章當時的創作背景來解讀:
關於《衛風·木瓜》這首先秦古詩的背景,古往今來的解析多有分歧。據張樹波《國風集說》統計,主要有七種說法。現代學者壹般從朱熹之說,而且更明確指出此詩是愛情詩,作者當是壹位青年男子。
現在我們知道了原文意思和創作背景,接下來就壹起欣賞評析壹下這篇文章:
《木瓜》壹詩,從章句結構上看,很有特色。首先,其中沒有《詩經》中最典型的句式——四字句。這不是沒法用四字句(如用四字句,變成“投我木瓜(桃,李),報以瓊琚(瑤、玖);匪以為報,永以為好”,壹樣可以),而是作者有意無意地用這種句式造成壹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在歌唱時易於取得聲情並茂的效果。其次,語句具有極高的重疊復沓程度。不要說每章的後兩句壹模壹樣,就是前兩句也僅壹字之差,並且“瓊琚”“瓊瑤”“瓊玖”語雖略異義實全同,而“木瓜”“木桃”“木李”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考證也是同壹屬的植物.其間的差異大致也就像橘、柑、橙之間的差異那樣並不大。這樣,三章基本重復,而如此高的重復程度在整部《詩經》中也並不很多,格式看起來就像唐代據王維詩譜寫的《陽關三疊》樂歌似的,——自然這是《詩經》的音樂與文學雙重性決定的。
“妳贈給我果子,我回贈妳美玉”,與“投桃報李”不同,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西大得多,這體現了壹種人類的高尚情感(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這種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贈的東西及其價值的高低在此實際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義,表現的是對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所以說“匪報也”。“投我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其深層語義當是:雖汝投我之物為木瓜(桃、李),而汝之情實貴逾瓊琚(瑤、玖);我以瓊琚(瑤、玖)相報,亦難盡我心中對汝之感激。清牛運震《詩誌》評此數語雲:“惠有大於木瓜者,卻以木瓜為言,是降壹格襯托法;瓊瑤足以報矣,卻說匪報,是進壹層翻剝法。”他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但將木瓜、瓊瑤之類已基本抽象化的物品看得太實,其他解此詩者似也有此病。實際上,作者胸襟之高朗開闊,已無衡量厚薄輕重之心橫亙其間,他想要表達的就是:珍重、理解他人的情意便是最高尚的情意。從這壹點上說,後來漢代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盡管說的是“投金報玉”。其意義實也與“投木報瓊”無異。
最後,在這裏說壹說什麽是“佚名”?
佚名亦稱無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於古代或民間、不知由誰創作的文學、音樂作品會以佚名為作者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