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多麽雄偉的景色啊!壹望無際的綠色橫跨齊魯兩地..神奇的自然匯聚成千上萬的美麗,南方的山脈北方的清晨和黃昏之間的分離。彩雲lave?我的胸懷灑脫,鳥兒在我緊張的眼前來回飛翔..設法登上山頂:它使我們腳下的所有山峰都相形見絀。(杜甫的詩)
泰安,意為“國泰民安”。有五嶽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壹”思想的安息之地。1987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豐產名山
自古以來,泰山被視為社會穩定、政治鞏固、國家繁榮和民族團結的象征。古往今來,無論誰當皇帝,第壹件重要的事就是拜泰山。
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家大師,都對泰山推崇備至。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壹段佳話,杜甫的“登峰造極,壹覽眾山小”。成了千古絕唱。
泰山日出
泰山上的日出、霧凇、佛光、雲海玉盤,被稱為泰山“四絕”。其他三大奇觀都很難找,只有泰山上的日出,只要天道酬勤就能看到。因此,在泰山看日出成了遊覽泰山最大的吸引力。
十色泰安
泰安是齊魯文化的發祥地,魯菜薈萃之地。泰安城雖大,但各種魯菜、小吃隨處可見,口味獨特。以泰山煎餅、三妹豆腐為代表的泰山小吃,這裏沒有,壹定不能錯過。
門票:泰山有四個入山門,分別是天外村門、桃花峪門、紅門、天柱峰門。四山門門票均為125元/人(旺季),次年12至1為淡季票價1。
*重要景點:畢夏廟、岱廟、洪門、南天門、玉皇頂等。
畢夏慈
畢夏寺位於岱頂,是泰山女神畢夏·袁俊的廟宇。建於宋二年(公元1009)。整個建築雄偉壯麗,從遠處俯瞰,白雲環繞,金碧輝煌,宛如空中宮殿。
畢夏寺原名趙真寺,晉代改名趙真寺,明代改名畢夏靈佑宮,清乾隆年間改為此名。它在明朝得到了擴展。雍正八年(1730),在明代擴建的基礎上,增加了歌舞樓和東西神門閣,乾隆三十五年對部分寺廟進行了修繕。
山門把寺廟分成內殿和外殿。外院有歌舞樓、東西神門閣、左右鐘鼓樓等。歌舞樓下有個火塘,被稱為“寶庫”,是香客燒表進香的地方。山門內供奉青龍、白虎、趙公明、劉亭四尊銅像;庭院東西兩側各有壹座清朝乾隆皇帝的禦碑,上面建有壹座禦碑亭。在院子裏,有壹個熏香亭。亭左正面有明萬歷四十三年泰山天仙閣金闕銅匾,右正面有明天五年泰山靈遊宮銅匾。這兩座紀念碑高五米,與大殿的銅頂相映成趣,十分壯觀。主要建築,畢夏袁俊大廳,五英尺寬,八角形屋檐。大廳的屋頂由360塊青銅瓷磚組成,雕刻有橫梁,並繪有像壹周中天數壹樣的建築。裏面有非凡的畢夏袁俊鎏金銅像,還有清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別題寫的《復歲於海》和《簪花東皇》。畢夏·袁俊,俗稱泰山女神,是泰山的主要女神。每年都有絡繹不絕的善男信女去泰山朝拜畢夏袁俊,香火旺盛,是中國重點道觀之壹。
門票和開放時間
免費
7:30—17:00
交通
從岱頂天街到最東端。
戴寺
岱廟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東於寺或泰山宮。位於泰安市北部,泰山之南。是泰山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道觀,歷代帝王舉行禪禮、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創作歷史悠久,有“秦為域”“漢為宮”之載。
唐朝開元十三年重修,宋朝祥符二年(1009)再次大規模擴建。據《重建太嶽廟碑》記載,當時有三堂、寢、廳、門、亭、倉、堂、樓、觀、廊、榭。金代的壹些建築被破壞了,但在元代重建了。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寺內建築大部分被燒毀,清代重新修繕。岱廟城高樓林立,廟宇顯得雄偉,宮殿重疊,氣象萬千。
岱廟始建於漢代,到唐朝時,已有金碧輝煌的大殿。在宋真宗,當舉行大規模的冥想儀式時,它被擴建並建造了天宮,這更加廣泛。其建築風格采用皇家宮城風格,周長1.500米,寺內古建築1.500余座。
天宮是岱廟的主體建築,也是東嶽大帝的神龕。寺廟寬九間,深四間,高22米,面積近970平方米。這是壹座重檐的寺廟,上面有黃色的琉璃瓦。重檐之間有豎匾,上書“宋天啟殿”。該廟供奉東嶽之神泰山。據民間傳說,這個神就是黃。《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受太上元始天尊之命,封屢建功勛的武將黃為“東嶽天帝泰山”,命其掌管天地間的吉兇禍福。天臺堂北、東、西三面墻上都有巨幅畫。壁畫高3米多,長62米。“齊”是出發的意思,“衛”是開道、靜街的意思,也有停留的意思,“回喪”是返回的意思。描繪了泰山神巡的壯麗景象。畫中的人和馬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是泰山獨特的文化景觀之壹。
通庭,又名“金闕”,位於殿東北角的基座上。亭銅鑄件,仿木結構,重檐歇山式。建於明代萬歷年間的岱頂畢夏寺,名為金典,上世紀70年代遷至岱廟。它是中國幾個著名的青銅亭之壹(北京頤和園的寶雲亭,武當山天柱峰的金典和昆明的金典)。
泰山第二個獨特的文化景觀——秦刻石,又稱李四碑。這時,石碑上寫的是公元前209年的秦二世胡亥,並由宰相李斯刻在小篆上。小篆筆畫簡單,造型工整美觀,比復雜的大篆更受歡迎。《泰山秦刻石》原本在岱頂,後來逐漸磨損。清代移至山下岱廟,被盜失而復得。健全的有七個字“我去病臣請臣”,半殘的有三個字“我對死無知”。
門票和開放時間
20元
交通
可以在火車站乘坐1、3路公交車。
紅色大門(壹扇門)
紅門(天門)位於代宗坊牌坊以北,紅門路北端,東鄰奚仲,西鄰大藏嶺。這座宮殿因嶺南懸崖上的紅色石頭而得名,建於明清時期。
寺廟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面是彌勒殿,西面是洪門宮,中間是非雲閣。東院正殿原供奉木雕彌勒佛,毀於1966;東面有壹座殿堂式的梳妝亭。在舊社會,皇帝和官員爬上山來換衣服。現在它是壹個茶館。南面有壹座廳堂式的法庭。西院是袁俊廟。它的正殿最初是供奉袁俊,送別皇後和嚴奶奶的,現在是九蓮菩薩銅像的所在地。西邊有個亭子,現在是泰山風光攝影展室;南面是廳堂式茶亭。正殿後面是禪院和東西配房。非雲亭最初是供奉觀音大師的,現在是壹個觀光平臺。
宮殿前的三石廣場形狀像壹個梯子。前者是天門坊,建於明代。上面刻著龍光參政。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總督李樹德重修。兩邊是明代的大字碑,上面刻著“天下奇觀”和“起於道”。其中孔子登上作坊,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山東都察院右副都朱恒建成。嘉靖狀元羅鴻賢並行寫道:“秦王千古傳,主遙慶萬年。”
有壹天,關帝廟在門房的西邊,關羽是三國時著名的蜀漢。明清時期,山西鹽商經常聚集於此祭祀神靈,故又稱山西會館。重建於1983,現為國家文物局泰安培訓中心。寺廟的東院有壹棵柏樹,墻外鐫刻著“柏寒第壹”的字樣。
穿過東邊的小溪和南邊的白騾丘。據說唐玄宗登泰山時,騎了壹頭白騾子。儀式結束後,他從山上下來。騾精疲力盡,於是封了“白騾將軍”,準備了壹口棺材作為墳墓。現已不葬,只留石碑,傳為白騾冢碑。民國年間,趙根據碑邊“懸拱元年”等殘字,將其折為的“小字登封碑”。
龔喜是壹個大藏嶺,山頂有石屋藏物,故名。
宮殿後面立著壹塊巨石,上面刻著“小泰山”。傳說它是畢夏袁俊的化身,最初的袁俊神廟,朝聖者用來燒香和祈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寺被毀,1985重建。在少北路西,有26塊清代、民國時期的“鶴山會”碑,記錄了當年進山朝聖的盛況,現稱為小碑林。
鴻門宮是泰山中遊的門戶,半封閉的凹型空間。與宮前的三重白石坊、石碑壹起,形成壹組高低錯落、色彩鮮明、呈階梯狀的古建築群。從葛飛雲洞向北望去,綠樹成蔭,石階連綿。自古就有“紅門曉”的景象。阿清詩人趙留下壹句詩:“清晨登紅門,明色明。”俯瞰千煙,平疇新綠。"
山洞在洪門宮東北的深溪裏。南側有甘英甲題,範光樞《小洞天》。谷底懸崖疊翠,瀑布飛流。從北到南,有柳條,飲馬和石霞灣。山谷邊上有許多圓柱形的鐵黑色巨石,橫截面被層層包裹,像枯死的年輪,刻著“銷魂”。漢代文學家梅成說“泰山穿石而下”,俗稱黑石包,是壹種環結翡翠玢巖,國內外罕見。在這裏,有壹個山谷蜿蜒環繞,清溪碧潭,山草叢生,藤蔓茂密,還有獨特的洞穴。
交通
妳可以在市內乘坐3路公共汽車。
天堂南門
南天門位於泰山十八盤之末,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於十八盤之末,為登山道之巔,海拔1,460m,古稱“天門關”。它是由布山道士張誌春在元朝統壹第五年創建的。明、清兩代多次重建,建國後兩次重建。現在的建築保持了清朝的風格。
南天門位於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低窪處,兩座山峰夾在中間,仿佛天門自己開了。從底部向上看,它像壹座天上的宮殿,是通往泰山之巔的門戶。
大門裏面有壹個小院子。主殿是三陵後殿,建於泰山封於宋真宗東部時。祭拜了唐晨、葛勇、吳州三位諫官,後改為關帝廟。如今擺放著壹尊東嶽大帝的銅像。正殿前有東、西大殿,1984重修,明萬歷年間提供女神銅像。正殿後面是新建的觀景臺,四周用石柵欄圍起來,開闊寬敞,可以看岱銀的景色。天街南天門東北有個石作坊,明代“中促”,清末廢。重建於1986,武中奇今天題寫“天街”。作坊前北側有會鸞閣,建於1989,為泰安第三招待所。東側為泰山管委會南天門管理區、公安派出所駐地、招待所。
南天門分上下兩層。下層為拱形門道,用石條砌成,用石券拱起,上覆石條,四周有冰盤檐,東西全長9.65米,南北進深6.26米,高4.7米。拱形門道寬3.7米,高3.25米,有石碑“南天門”和黃金。兩邊鐫刻著石對聯:“門下九天,三日奇觀,階下萬級俯視千奇。”墨空閣建在上層,有3個房間,寬8.43米,深5.2米,高5.3米。五梁豎兩柱五檁,重梁豎。黃色琉璃瓦小屋坐落在山頂上。下檐在墻的上部,南面中間有壹個拱形門,中間有壹個窗戶。門上的石匾“墨空閣”,白底金紅墻映襯,黃琉璃瓦頂,更顯雄偉。
南天門下西側有壹石棚,內壁鑲嵌著南天門所造的碑。元代杜寫文章,顏仲範寫文章。從碑文內容來看,南天門元代以前沒有房間,由元代道士張誌春準備,歷經數年建成。南天門北有三座關帝廟,寬11.7 m,深9.6 m,高7.4 m,四柱五梁七檁,山頂重梁五脊。圓形石柱、盆蓋柱基、檐檁、壁架等。前廊中,帝尊受贊,似陰線雕。南天門廟、關帝廟兩側原有東西附殿三座,建國前被毀,1984年利用原有墻基重建。
交通
泰山十八盤之巔,中天門站索道上站是南天門站。
玉皇峰
玉皇峰位於畢夏廟的北面,因山頂上有玉皇廟而得名。它是泰山之巔,原名太平峰,又名天柱峰,海拔1.545米。氣勢磅礴,有“天下第壹山”的美譽。
玉皇廟位於玉皇頂上。古稱太清宮、玉皇觀。它建於明朝成化年間。主要建築有玉皇殿、徐穎亭、望和亭、東西配殿等。東館有望成為“旭日東升”,西館有望成為“黃河金帶”。
寺內有玉帝銅像,神龕上的碑文為“柴王遺風”,說明古代帝王曾在此燒柴祭拜山川之神。殿前有“頂石”,表明此地為泰山最高點,頂石西北有“古登封臺”碑文,證明這是歷代帝王登泰山時設壇祭天之地。現在,玉皇頂成了登泰山看日出的絕佳地點。
門票和開放時間
5元
交通
最東端從代頂天街到畢夏寺,北面是玉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