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胡雪巖為什麽落敗?——《燈火樓臺》讀後記

胡雪巖為什麽落敗?——《燈火樓臺》讀後記

今天剛剛看完高陽“胡雪巖系列歷史小說”的第7本——《燈火樓臺》(三)。這樣,胡氏壹生的軌跡便清晰了。 當然,小說只是小說而已,即使是被標榜為所謂“歷史小說”的,中間有幾分歷史,亦未可知。但是,即使只從我已經讀完的這6本小說考量,亦可以思索壹下:胡雪巖為什麽會落敗? 毫無疑問,胡雪巖是聰明的、洞察世故人情的,又是精於在政商兩界把握機會,懂得“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學”的。他從壹介大字不識幾個的錢莊學徒起步,最後成為清同光年間富比王侯、聲名赫赫的從二品頂戴、賞穿黃馬褂的“紅頂商人”,緣皆由此。更重要的是,盡管他在功成名就之後,耽於奢華,察人不勤,但是他對人對事,常常懷有壹份真誠、善良和磊落。而這,是許多人在成功中途就會拋棄不見的心情。 高陽在《燈火樓臺》(第三部)的《後記》中寫道: 我在寫作中途,不斷產生新的感慨。其中最深刻的是: 第壹、胡雪巖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當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導致工業革命後,手工業之將沒落只是時間的問題。胡雪巖非見不及此,但為了維持廣大江南農村養蠶人家的生計,不願改弦易轍,亦不甘屈服於西洋資本主義國家雄厚的經濟力量之下,因而在反壟斷的孤軍奮鬥之下,導致了周轉不靈的困境。胡雪巖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資本家,如果在現代壹定會獲得政府的支持,但當時的當政者並無此種意識。所以他的失敗,可說是時代的悲劇。 第二,胡雪巖失敗後,態度光明磊落,不愧為我鄉的“杭鐵頭”。 第三,胡雪巖是李鴻章與左宗棠爭奪政治權力、爭議發展路線下的犧牲者。 我的思索,與高陽略同。不同的是:我不認為胡雪巖的失敗,是“時代的悲劇”。在我看來,究其本質,不過是“時代背景下的悲劇”。 諸事由人。做許多事情,表面看似乎“成敗在天”,實則都是“成敗由人”。所謂“天”,不過是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表面的、潛在的種種規律。成敗在天,是因為人沒有認識、更沒有能夠掌握、運用這些規律而已。 就胡雪巖的失敗而言,起因是他名下的錢莊“上海阜康”發生擠兌,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再進壹步,似乎是他用人失察,誤用了私心太重、不肯屈為“檔手”、希望暗借東家財力、徐圖自立門戶的上海阜康“檔手”宓本常,導致錢莊部分資金被挪用做南北貨生意遭海難損失,引發錢莊周轉不靈。但是,如果考慮到每個人都不可能沒有私心、而且每個表現得沒有私心的人,不過是在仔細權衡考量之後,確認不縱容私心是成全自己私心的最佳選擇,那麽,對宓本常“暗渡陳倉”的舞弊行為,亦當屬可理解、難杜絕之列。 細究胡雪巖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正如高陽自己所說,胡雪巖在囤積了價值900萬兩白銀的絲、繭之後,既不願將其賣給洋人開的三家機器繅絲廠,使其得以大肆排擠江浙壹帶萬千養蠶繅絲人家的生計,然而,他在自己開設機器繅絲廠、自行消化積壓的巨額絲、繭存貨的問題上,又猶豫不決、首鼠兩端。按照小說中的說法,他委托好友古應春收購繅絲廠,而在宓本常出於失寵的忌妒和個人私利,對此暗中留難之後,他也就在這壹實際上攸關自己身家性命的投資上,無可無不可地偃旗息鼓了。 胡雪巖這壹關鍵性的失誤,是由於他雖然認識到機器繅絲的效率和質量是土法繅絲無法抗衡的,但顯然沒有意識到:機器繅絲取代土法繅絲,是不可逆轉的生產力變革。要善後萬千養蠶人家的生計,只能在接受這壹變革、並且由自己來主導這壹變革的過程中,遵循利益二次分配的思路,求得出路。他只是壹味地想,堵住三家機器繅絲廠的貨源,迫使先進的生產力退出市場,從而使傳統的、落後的、家庭作坊式的土法繅絲能夠得以繼續生存。 在這壹點上,他顯然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以為以自己“財神”之力,只手便可遮天。高陽先生感嘆當時的當政者——清政府——沒有給他以支持,並據以認定這是“時代的悲劇”。但是,就算清政府在這壹問題上持胡雪巖同樣的態度,真的就能力挽狂瀾?我深感懷疑。以清政府當時孱弱的政治、經濟實力,根本沒有辦法和西方各國政府對抗。更何況,這種對抗是在維持著壹種落後的生產力,是在拒絕著國內產業自新自強的機會。 從這壹點上看,胡雪巖到底不過是個農民,他沒有、大概也不可能有李鴻章、張之洞這些同期“洋務領袖”的智慧。也許,從根本上說,這就是“聰明”與“智慧”的分水嶺。 所以,在我看來,胡雪巖的失敗,當然有百條千條理由,但是,究其根本,還是他讀書太少、對經濟規律缺乏深刻的認識和把握的緣故。 事實上,也許正是因為這壹點,他才投靠了居功至偉、也居功至傲,自以為很聰明,事實上人品不堪、修養亦不堪的左宗棠,而不是曾國藩,或者緣自曾氏門下的李鴻章。因為較之曾、李,左宗棠不過是文人出身的壹介武夫,骨子深處,屬於沒有文化底蘊的那種人。而這種人,在見識不深這壹點上,與胡雪巖殊途同歸。所以,人以群分,亦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