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最新電影網 - 小說免費大全 - 梅爾維爾和他的莫比迪克

梅爾維爾和他的莫比迪克

壹、梅爾維爾生平簡介

1.生活經歷:

?美國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年出生於壹個破產的進口商家庭。他的父親是壹名商人,母親是美國獨立戰爭英雄甘·斯瓦特將軍的女兒。當他十壹歲時,他的父親在生意上失敗了,當他十二歲時,他失去了父親。此後,他不得不輟學謀生,並在十五歲時加入社會。他當過銀行職員、辦事員、小學教師和農場工人。1837年,他以服務員的身份登上帆船“漢蘭達”,開始了航海生活。梅爾維爾從他的第壹次航行回來後,在匹茲堡、馬薩諸塞州和紐約當了壹名教師。自1939年以來,他在當地小報上發表了他的練習。

?1841年,梅爾維爾作為捕鯨水手登上了“阿庫斯騎士”號。難怪他日後感嘆:“捕鯨船是我的耶魯和哈佛!”1844年10月,他被美國軍艦驅逐出波士頓,結束了他的航海生涯。在這三年裏,他待在三艘捕鯨船上。起初,因為無法忍受“阿庫斯騎士”非人的生活,他逃到努庫什瓦島,在泰國人中間生活了壹個月左右。1842年8月,他乘坐澳大利亞帆船“露西·安”號離開努庫什瓦。幾周後,他和其他九名水手在塔希提島附近上岸。因涉嫌參與騷亂被短期拘留後,他在南太平洋群島待了約壹年。後來,他在檀香山當過店員和商船水手。

?1844年,梅爾維爾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他四年的海上生涯是他六部作品的來源,從他的處女作《泰比》到《莫比·迪克》。1844年,他的《塔伊比》壹書出版,該書描寫了塔伊比人民的生活,批判了帝國主義者以傳播基督教的名義推行殖民政策,引起轟動,受到美國著名作家霍桑和惠特曼的好評。然而,1851年根據梅爾維爾的個人經歷寫成的《莫比·迪克》出版後卻受到了文學界的不公正對待。此後,雖然作品陸續出版,但他始終無法擺脫生活的困境。1863年,梅爾維爾和他的家人搬到了紐約。1866年,他被迫在紐約海關做現場檢查員,直到1885年退休。1891年9月27日,梅爾維爾在紐約去世。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梅爾維爾是誰。直到他死後第三天,報紙上才刊登了壹條不起眼的新聞。

2.代表作品

?梅爾維爾的作品除了《泰比》和《莫比·迪克》之外,還有《奧姆》、《麥蒂》、《雷德伯恩》、《白大褂》、《皮耶》、《貝尼托·切列諾》、《騙子》、《比利·巴德》以及壹些短篇小說和詩歌。

在毛姆的文學回憶錄中,莫比·迪克被列為世界十大小說家之壹。在討論小說藝術時,E.M .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將它與《香狄傳》和《使者》六部作品並列為最佳小說。威廉·福克納曾說,莫比·迪克想成為他的書;他最接近這本書的小說是《押沙龍,押沙龍!書中被附身的主人公托馬斯·薩德本,可以看作是福克納的亞哈。福克納用他最高調的口才說,亞哈的結局是"靈魂的某個痛苦的地方,它變得像青銅壹樣,在它暴跌破壞的響度中是不可改變的"。“毀滅”不是貶義,因為福克納補充道,“看,壹種死亡在等待著壹個人。”這本書也被稱為“捕鯨業的百科全書”,劍橋文學史被稱為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海洋傳奇小說之壹。就其文學價值而言,它也被稱為美國的哈姆雷特。這樣的評論足以說明莫比·迪克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第二,莫比·迪克本身

1.莫比·迪克

在壹望無際的藍色海面上,壹群捕鯨者和白鯨展開了壹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血腥戰爭。歌的最後,鯨魚死了……什麽樣的鯨魚能有這麽大的力量?這是莫比·迪克。它是壹條兇猛而詭詐的白鯨,曾多次導致許多捕鯨者在海中失去四肢和手臂,船只失事,成為捕鯨者眼中兇猛的怪物。

韋氏詞典:“鯨:瑞典和丹麥hval。這種動物因其全身呈圓形或卷狀而得名。因為在丹麥語中hvalt的意思是拱形的或形狀像圓頂的。”鯨魚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是海上霸主。除此之外,我壹無所知!為了更形象具體地了解鯨魚,沒必要把這本書叫做《鯨魚記錄與捕鯨史》。書中描述了鯨魚的分類和習性,從鯨魚的頭骨、噴水孔、嘴、牙齒、尾巴、前額、鰭和骨骼到重量、長度、腰圍、肋骨數量、每根肋骨的長度、厚度和彎曲度。梅爾維爾像壹個博覽群書的人壹樣,引用經典向讀者解釋有關鯨魚的書籍和繪畫。看似冗長、乏味甚至啰嗦,其實不然。只有知道這些細節,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為什麽捕鯨者要冒著生命危險。

鯨魚全身都是寶,鯨油可以作為照明燃料(當時還沒有發明電燈,捕鯨船、南塔凱特等與鯨魚有關的地方都是用鯨油照明)。特別是抹香鯨巨大的頭部可以獲得數百桶鯨腦油,燃燒穩定性更好。還有體內呈灰黃色的珍貴龍涎香,可高價出售,用作香水。鯨骨不僅可以作為亞哈的殘腿,還可以代替木頭甚至鐵來制作很多必需品。

總之,捕到壹條鯨魚的好處是不可想象的,以至於捕鯨者願意用生命去抗爭。

2.捕鯨船

“世間所有的喧囂都是為了利益,世間所有的喧囂都是為了利益。”船長、股東老板、水手、勇士、追隨者等人賴以生存的捕鯨船,純粹是利益的犧牲品。這些捕鯨船就像“老人”壹樣壹次次出海,迎著海浪,忍受著大浪,被海水侵蝕。這次出航的“裴廓德號”是壹艘罕見的老派船。它的船體不大,但經歷了四大洋的臺風和驚濤駭浪,久經風雨,似乎讓它古老的船體更加堅不可摧。

捕鯨船大多奇形怪狀,仿佛在宣示它的威懾力。“裴廓德號”的禮服更是由皮萊格精心設計:船身裝飾著被獵殺的敵人的骨頭,又長又尖的抹香鯨牙齒嵌在木板上作為栓住舊麻繩的塞子,象牙被用作滑輪,船舵被小心翼翼地從鯨魚的下頜骨上雕刻出來,鯨脊和柔軟的黑骨頭被制成帳篷...

“裴廓德”本身就是壹個生產中心,設備齊全,人力充足,也是壹個小社會。?這裏管理嚴格,各司其職,操作程序有序。亞哈是這個小社會的生產中心和至高無上的主人。這項工作讓我們看到了捕鯨業是如何生產的,以及捕鯨者的生活是多麽艱苦和危險。同時也可以看到捕鯨在資本主義發展中的作用。

3.啊哈

《裴廓德號》的船長是亞哈,他只在故事大概1/3的時候出現過。在作者筆下,亞哈是壹個相當神秘莫測的人物。他讓以實瑪利先從法勒船長那裏聽到壹段難以捉摸的關於亞哈的對話,然後扮演先知以利亞聽到兩個語無倫次、令人費解的“黑話”,讓亞哈成為壹個神秘的人物。然而,當亞哈船長最終出現在後甲板時,亞哈的性格和意圖逐漸顯露出來。

?哈亞顯然是個莎士比亞式的人物,與李爾王和麥克白關系密切。像麥克白壹樣,從技術上講,他是壹個英雄和惡棍。特別是,我聽說“拉吉”前壹天剛剛和莫比·迪克打了壹架。亞哈的註意力完全集中在莫比·迪克的處境上,他果斷地拒絕了這個陌生船長向他的兩個兒子求助的請求。

在最後壹次狩獵中,亞哈被兇猛的鯨魚莫比·迪克咬掉了壹條腿,因此他滿懷復仇之心,想要獵殺白鯨,甚至失去了理智,成為壹名特立獨行的狂熱分子。亞哈認為莫比·迪克是世界上所有罪惡的根源,並發誓要到天涯海角去追尋它。他糾集了壹批所謂的社會渣滓,不顧船主的利益,以捕鯨為名揚帆起航,用威脅和利誘的手段強迫他們隨他壹起環球航行,專門搜尋莫比·迪克。在海上生活了很久,終於遇到了壹條白鯨,經過三天的激烈戰鬥,終於和這條白鯨在壹起了。然而,亞哈本人、大船、小船和所有的水手都隨莫比迪克號壹起死去,只留下壹個幸存的水手以實瑪利將這個故事告訴世人。

我們看到亞哈真的竭盡全力追求莫比·迪克,實現了他復仇的夙願。從航行準備、船員分配、天文現象和潮汐的觀察、航海日誌的查閱,甚至親自看守和安排船只,他都表現出到處追捕莫比·迪克的緊迫感和堅定決心。就這樣,他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復仇的念頭上。結果,他雖然在精神上實現了夙願,但在肉體上與莫比·迪克同歸於盡。這是亞哈的悲劇。作為19世紀的捕鯨船長,亞哈的命運也是當時壹般捕鯨船長的命運。

4.以實瑪利

?以實瑪利的名字:在《舊約·創世紀》第26章中,亞伯拉罕的妻子撒拉因為沒有子嗣,就把使女夏甲給了丈夫作妾,後來夏甲生了壹個兒子,名叫以實瑪利(就是神聽見了妳們的苦難)。撒該後來生了壹個自己的兒子,把夏甲和以實瑪利趕出去,以實瑪利是用來指壹般被社會唾棄的人。在本書中,作者以此作為第壹人稱中主角的名字,這也反映了作者自己參與捕鯨航行時的心情和情感。

在以實瑪利正式登上捕鯨船之前,他遇到了幾件“不祥”的事情:他在捕鯨港口新貝德福德遇到了壹個名叫“棺材”的客棧老板;我在教堂裏看到壹些被捕鯨殺害的水手的墓碑,在楠塔基特客棧門口看到壹根像絞架壹樣的舊中桅。登船後,他成為船上的壹員,承擔起殺死莫比·迪克的任務。作為壹個講故事的人,他獨自生存了下來。

麥爾維爾清楚地引用了約拿書和約伯的話。父親maple用Jonah作為經文,做了壹個驚人的布道,而Ishmael用所有四個向Job報告他們的家庭和世俗財富已被摧毀的使者所用的公式作為他的“尾聲”:“我是唯壹壹個逃出來告訴妳的人。”

5.捕鯨者和捕鯨技術

?在19世紀的物質技術條件下,捕鯨是壹個單純依靠體力和經驗的艱苦行業,絕大多數絕望的人都願意用生命去抗爭。梅爾維爾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忠實地描寫了捕鯨者的生活和勞動,不禁對他們大加贊賞,尤其是那些黑人標槍運動員,他們寫得那麽高大,那麽坦蕩,節操那麽高尚,可以成為白人的楷模,這是很難能可貴的。

壹系列的動作,從準備登船到如何在桅頂發現抹香鯨,追,刺,拖到船邊,砍頭,剝皮,提煉,裝桶,很有技術含量。如果蘇格拉底說每個人只應該從事壹種適合自己的工作,那麽能完全掌握這種技術並從事捕鯨業的人壹定是極少數。

?觀鯨之夜,我看到壹群鯊魚圍著鯨魚嬉戲。突然,有壹種呻吟聲,看起來像是死海上的幽靈在齊聲呼喊。鯨魚觀察者害怕討論死亡和死亡後的事情。在赤道漁場,第壹個上桅桿尋找白鯨的人被大海吞沒了。他們將此事歸因於前壹天晚上發出悲傷、刺耳和令人毛骨悚然的叫聲的主人的報復。事實上,這是海豹突擊隊的傑作。這兩起事件表明,捕鯨者絕不是無所畏懼的亡命之徒,而是有血有肉、敬畏自然的普通人。如果捕鯨者把自己奉獻給大海,他很幸運能成為像魁魁格那樣的“棺材”,但不幸的是,正如亞哈所說,沒有壹輛靈車在進入鯨魚口中時不能讓它安靜壹點。

第三,這本書的寓意

?作者對自然和大海的描寫,不僅從側面襯托出人們在與自然鬥爭中頑強的精神和心理活動,而且善於渲染環境,寄情於物,寄情於景,使人物與周圍環境和自然現象融為壹體,生動真實。尤其是與莫比·迪克最後決鬥的驚心動魄的三天被寫得栩栩如生。讓人覺得感動。

在梅爾維爾的作品中,由於作者的生活經歷和處境,雖然親身經歷了捕鯨者的悲慘命運,看到了人間的種種人情,卻未能找到任何解決的辦法,更談不上理智,只能同情他人,哀嘆生命的無常,把壹切都歸結於命運,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宿命論色彩。但作者不僅寫了壹個曲折的故事,通過象征手法描繪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還表達了自己對英國與醜陋、善良與知識、文明與野蠻、民主與奴役、命運與自由的看法,表達了對普通人尤其是黑人的深切同情,揭露和諷刺了資產階級的所謂文明,顯示了作者的處處不同。這就是為什麽壹百多年後,這部作品仍有其巨大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