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以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英國傑出的現代現實主義劇作家,世界著名的擅長幽默諷刺的語言大師,積極的社會活動家和費邊社會主義的宣傳家。他支持婦女權利,呼籲選舉制度的根本變革,主張收入平等,主張廢除私有財產。
蕭伯納的壹生與社會主義運動密切相關。他認真研讀《資本論》,公開宣稱自己是“壹個普通的無產階級”,“壹個社會主義者”。他主張藝術應該反映迫切的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他的思想深受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和尼采的影響,讀過馬克思的著作,但主張逐步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
擴展數據:
蕭伯納作品的特點:
1,人文主義
蕭伯納出生於壹個小職員家庭,不幸的生活境遇促使他早年奔波於工作和謀生之間,這也使他更加真實而全面地接觸了社會各階層的各個群體,為他後來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人物素材。
2.語言
蕭伯納的戲劇語言極其精練,往往蘊含著人生的真諦。比如《悲情家園》中,隊長肖特飛看似老態龍鐘,實則語出驚人:“當我們家的人在我們面前,我們就要為他們的利益著想,否則我們就不能和他們在壹起。
3.音樂性
蕭伯納的音樂評論,從簡短的詞到完美的散文,稱贊了德國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的作品。瓦格納工作了25年,寫出了《明鏡》這部由四個部分組成的巨大音樂劇,主題來自日耳曼神話中的眾神、巨人、矮人和萊茵河的少女。
4.結構
為了充分展開討論,蕭伯納在戲劇結構上做了重大創新,即他采用了話題-反話題-組合話題的辯證三段論模式。作為費邊社主義者的蕭伯納吸收了黑格爾、馬克思等哲學家的辯證思想,並將其運用到戲劇結構中,生動地展現了意識形態對抗和發展的過程,使討論貫穿全劇。
百度百科-蕭伯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