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對梁羽生說過的壹句話: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武俠小說被稱為“成年人的童話”,就因為能力超群的武俠高手,能夠讓對現實生活不滿而又無可奈何的成人,看到夢想與希望。把武俠小說比作成人的童話確實是很恰當的,這差不多都已經成了武俠小說欽定的定義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
個人意見,武俠小說主要是釋放了成年人壓抑已久的對自由向往——通過壹種虛幻的方式,因此稱為童話。通常認為,少兒不宜,所以說是成人的童話。
梁羽生說,武俠小說的關鍵是俠,沒有俠的武俠小說不能成為武俠小說。
實際上,武俠小說更重要的可能是武。沒有武的小說可以有俠,但肯定不是武俠小說——比如亮劍。但如果有武而無俠,則仍可稱武俠小說——比如——太多了,好多的yy小說。也就是說,武在武俠小說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武俠小說中,武功越高的人越是自由——絕頂高手幾乎沒有什麽約束。從來沒有哪個武林人物因為殺人受到法律的制裁或是眾人的鄙視。
武俠小說是成人的童話,既然是童話裏面的人物要麽就是人們思想中的最優者,要麽就是個大反派。最優者集中了各種的美德包括思想的、道德的、文化的,是令人望塵莫及、極力崇拜的。大反派相反就是集中各種惡劣的行徑,但又是各種矛盾的統壹體,武俠小說中的反派的產生都是有深刻的合情合理的根源的,這說明武俠小說的作者都是相信人性本善的,沒有天大的原因或是深刻的仇恨不會把人的性格扭曲成那個樣子。反派的成功描寫更加烘托了主角的高大形象,對於形成人們對主角的崇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是矛盾的***同體,相互依存又相互促進。
壹個很奇怪的悖論
--------------------------------這個悖論可以由上面的觀點得到壹個恰當的解釋。
在中國傳統的文化中,統壹幾乎是從不需要討論的主題。任何人壹旦獲得對國家的統壹的統治,那麽他的統治的正當性幾乎從不受到質疑——即使對少數民族亦是如此。比如說,滿族入關統壹中原,所有到政府做官的漢人不會有任何道義上的障礙——只要他不曾為明政府效忠,他就不存在變節的指責。
然而,在武俠小說中,我們看到了壹個完全相反的境遇——所有尋求武林統壹的人都受到道義上的指責和眾人的反對,往往在事功上也身敗名裂。左冷禪,嶽不群,東方不敗,上官金虹……。
以左冷禪為例,統壹的五嶽劍派會帶來什麽?如果說他會威脅少林武當的盟主地位而遭到後者的反對,他會損害原門派領導人的利益而受到門派掌門的抵制,這尚可理解,那些門派中的人呢?他們確實可以從合派中獲得利益。他們為什麽也要反對呢? 理由是,對自由的向往。中國人在生活中受到的束縛太多,在武俠小說中得到淋漓盡致的釋放,哪怕壹絲壹毫的牽絆這種釋放的因素都讓人不舒服。這種釋放借助的因素就是從來不存在的因素——武。武在武俠小說中的地位就像是以太在經典物理中的地位壹樣——盡管從不存在,但沒有它,所有的問題都得不到解決。所以我們看到,武俠小說中的正面人物往往都是壹個像朋友壹樣的人,很少是壹個領導者。他們對武學的追求往往達到了以身相許的高度,因為這是他們獲取自由的保障。
水滸傳中武松林沖等人上了梁山就不再英氣勃發,西遊記中孫悟空從五指山出來就循規蹈矩,遇到困難就向上級請示,都是因為失去了這種天馬行空的自由。也失去了他們的光澤。
少林寺,堪稱中國人的集體童話
在1982年《少林寺》這部電影出來之前,少林武術其實早被武俠作家寫了很多,梁羽生、金庸、古龍等人,均在各自小說中將少林武術作為名門正派的代表。但電影的影響力確實巨大大。何況那是壹個精神生活相對貧乏的年代,看慣了革命樣板戲的中國觀眾,猛然見到用成熟的香港商業電影語言演繹的如此剛烈與勇猛的武術,怎麽不心醉神迷?更何況,這部電影迎合了當時的民族情緒。
在剛剛走向改革開放的年代,中國人從長久的封閉中走出來,驀然發現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如此之大,巨大的失落感與進取心交織在壹起。卓然獨立的中國武術,無疑讓當時的中國人如獲至寶。這種心態,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人看待奧運金牌的情緒完全契合,拿了金牌,壹夜間成為國家英雄,丟了金牌,轉眼間又成為全民公敵。
近年來,國力增強,奧運金牌不再像當年那般牽動萬人心,但這種“輸不起”的心態,還是頑強地綿延至今,從《少林第壹武僧被美特警KO》引起這麽強烈反響,便可見壹斑。而中國功夫與泰拳的較量,也為眾多國人所關註,其原因就是因為“戰無不勝”的中國功夫,有時遇上泰拳,也會吃虧。
中國功夫怎麽能輸呢?這是不少人至今頑強的情結。
夢想照進現實
童話也會有落地的情節。且看童話落到現實裏是何番景象。郭靖誤解黃老邪殺害了“江南六怪”中的五位師父,而黃老邪作為武林尊長又不願意解釋,郭靖對黃蓉的態度真叫女性讀者感嘆萬千。壹場混戰,黑暗裏黃蓉擔心郭靖的安危,,焦急的喊著“靖哥哥”,半天才聽見站在黃蓉身邊的郭靖的回應:妳叫我幹什麽,以後別再叫我了……當“孝”和“愛”兩種情感在現實中碰撞,郭靖的形象壹下子在讀者的心裏矮了下去,似乎之前的愛情宣言都成了謊言,郭靖此為在愛情堅貞的名冊裏也毫不含糊的成了偽君子。
武俠代表人---金庸
以金庸為主要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在全世界各地暢銷近半個世紀,到了如今網絡時代,互聯網上關於金庸和武俠小說的網站浩如煙海,金庸儼然成為了中國人的***同語言。
金庸(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鏞,浙江海寧人,是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人民***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壹、香港最高榮銜“大紫荊勛章” 獲得者、華人作家首富、原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金庸在1948年移居香港,是香港《明報》創辦人。金庸有“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及《越女劍》等15部武俠小說。作品膾炙人口,亦被改編成影視劇集、遊戲、漫畫等產品。金庸小說深受歡迎,不少文壇才子和讀者都提筆撰寫書評,形成「金學」研究的風潮。1999~2005年,金庸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2013年6月被爆89歲的金庸在北京大學讀博士。
參考資料&參考鏈接:
豆瓣網:/s/blog_4369695f0100075v.html
星語:/user1/caiweiyiyi/archives/2013/584491.html
百度百科:/view/2619.htm
嵩山少林:/article/2010123112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