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幸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裏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文章按寫信的過程記敘。開始敘述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夥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通過寫信向爺爺傾訴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與爺爺在壹起時的生活情景;最後交待,凡卡沒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寫清楚就把信塞進郵筒裏,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著他的信。 本文表達上的特點主要有兩方面。第壹,講凡卡的悲慘遭遇,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相互映襯.第二,采用了對比反襯和暗示的手法。第三,抓住了細節描寫,從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心理描寫等方面進行刻畫,使文章十分生動,感人,流淚。
------------------------------------------
寫作背景:
《凡卡》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於1886年寫的。當時沙皇俄國統治者十分黑暗,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幸免。
寫法提示
1、文章篇幅較長,但脈絡清晰,主要線索是“準備寫信——寫信——寄信——夢信”。
2、恰當地運用了插敘的寫法。在敘述主要情節時,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壹些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別的內容來豐富文章的內容,表現人物性格特點,這種方法稱為插敘。文章第4~6自然段插敘了和爺爺守夜的情景,第13自然段插敘了和爺爺砍聖誕樹的情景。這樣將農村生活與學徒生活進行了對比,形成強烈的對照,反襯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與痛苦,更激起讀者對凡卡悲慘命運的同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細節描寫具體、生動、感人。比如,從凡卡寫信封、發信等細節描寫不難看出這樣壹封既不貼郵票又無具體地址的信,在喝得醉醺醺的郵差手中必然是壹封無法投遞的死信。盡管凡卡把它視為寶貝,把它作為脫離鞋鋪這個人間地獄的壹線希望,但永遠也不可能寄到爺爺手中。凡卡寫信時的認真,發信時的急切,都具體形象地反襯出結局的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