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流蘇擁被坐著,聽著那悲涼的風。她確實知道淺水灣附近,灰磚砌的那壹面墻,壹定還屹然站在那裏。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墻頭,月光中閃著銀鱗。她仿佛做夢似的,又來到墻根下,迎面來了柳原,她終於遇見了柳原。……
我感覺第壹次的墻象征柳原和流蘇之間的隔閡,牽絆,兩人最初相識,是流蘇對自己的青春下的最後壹場賭註,自然是沒辦法敞開心扉——“流蘇勾搭上範柳原,無非是圖他的錢”,而範柳原最初也是個遊戲感情的人,玩世不恭,雙方隨有好感,交談卻經常帶火藥味——最明顯的是柳原說流蘇“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範柳原想要的是壹種傳統女人帶來的純粹的愛情,但是流蘇在禁不起老的壓力下無法提供這種純粹,所以第壹次墻應該是象征著流蘇和柳原的隔膜。文中說“那墻極高極高,望不見邊;墻是冷而粗糙,死的顏色”,可見兩人最初心靈的距離之長,心靈的溝壑之深。
第二次的墻出現時,文章的情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淪陷,到處是兵荒馬亂,哀鴻遍野,滿目瘡痍,那堵墻也是遍體鱗傷。柳原和流蘇在戰爭的洗禮下已經不再是自私自利的、桀驁不馴的,而是被戰爭打磨得圓滑。其中最重要的是兩位主人公的關系發生了變化——名正言順的夫妻。所以第二次的墻象征壹個終結,壹個流蘇和柳原之間壹切隔閡的終結,壹切牽絆的終結,同是又象征壹個開始——流蘇和柳原平凡夫妻生活的開始,流蘇和柳原真正達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開始。
回顧全文,其實張愛玲寫到很多次“墻”,流蘇和柳原在淺水灣旅館房間的墻,流蘇在巴丙頓道的房子的墻上貼綠引子......這壹切可以證明各種各樣的墻在文中反復出現暗示著時局和範、白關系的微妙變化。我個人認為墻象征著兩位主人公感情變化是主線,同是墻也算是《傾城之戀》的壹個物體線索吧。
以上均為個人的分析,歡迎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