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種舞曲的創作過程,流傳著壹個奇妙的神話:唐玄宗曾與壹位名叫羅的道士同遊月宮。在月宮裏,玄宗看到數百位仙女在廣庭裏練習霓裳羽衣,伴著仙樂起舞。熟悉性情的唐玄宗憑記憶寫出了《霓裳》的前半部,後半部卻記不清了。唐玄宗不知所措,忽聞西涼使楊來朝,獻上壹曲梵歌,曲調與他在月宮聽到的十分吻合。玄宗喜出望外,便以自己寫的《仙樂》為序,以《梵歌》為序後樂章,命名為《彩羽》。
這顯然是小說家的虛構。
《樂府梵天》詩序曰:“尚調,開元初年,由我使楊自西傳入,天寶十三年改為‘霓裳羽衣’。”“上調曲”指“霓裳曲”。“在開元”是開元時期,“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即713 ~ 741。“天寶”也是唐玄宗的年號,即公元742年至756年。
《楊太珍傳》說:“《彩羽》的作者是玄宗去三鄉看女兒山。”
也有人認為,玄宗到三鄉驛站,希望女兒回宮後,只寫了《霓裳》前半段,後來吸收了楊獻的梵歌,才得以完成此曲。
彩羽本身描寫仙境,創作過程復雜,給作品增添了壹層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