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書是壹種個人或多人依據文稿並借著不同的聲音表情和錄音格式所錄制的作品,常見的有聲書格式有錄音帶、CD、數位檔(例如MP3)。有聲書壹詞約在1980年代出現,意味著這是壹本用聲音來表達內容的書。有聲書主要是由有聲書出版社或盲人圖書社團出版。壹本有有聲是依靠講者的聲音而存在,講者是聽者和文稿的媒介,講者的聲音具有吸引聽者、使聽者著迷的本質。有聲書的內容可以是朗讀、廣播劇、或是專題報導來呈現。辭海中的定義為:錄制在磁帶中的出版物。有聲書是傳統書的壹種衍生形式。它是隨著聲磁技術的發展而開發出的壹種以磁化物為載體並帶有播放功能的書。人們最為常見的有聲讀物種類是有聲小說,有聲童書。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有聲讀物率先在美國興起;而我國在1994年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發行有聲書,但多年來在出版數量、質量與民眾的普遍認同度上都很低。
但從2000年後,互聯網在我國不斷普及,網絡消費者已從社會精英階層延伸至大眾階層。網絡時代的來臨,掀起了全國各個行業的改革與創新,每個行業都希望搭上網絡這部“快車”,奔跑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有聲書作為已經發展十幾年的產業,也搭上網絡快車,開始了新壹輪的重生。隨著科技的發展,特別是電子文檔識別技術的發展,安裝了閱讀軟件後,就可以閱讀電子圖書了。當然,我們可以看到市面上有壹種有聲書,它們的目標客戶群是那些學齡前兒童,通過真人發音或電子發聲閱讀童話或寓言故事,達到了早期育兒的目的,甚至有的產品可以雙語閱讀(中文和英文之間選擇),更是鍛煉了兒童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