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鐵路全長653公裏,是中國第八個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它橫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被譽為“中國重載第壹路”。
東道國的重托
重載鐵路是國際公認的鐵路運輸前沿技術之壹。由於其運能大、效率高、能耗低、效益好等優點,代表了壹個國家鐵路貨運領域的先進生產力。上世紀中葉,美國、南非、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壹些國家發展了重載鐵路。
大秦鐵路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了它不僅是壹條大動脈,更是國家的重托。
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讓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勃勃生機,中國工農業生產以新的速度迅猛發展。然而,與這種發展勢頭不相適應的是能源運輸的緊張局面。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四川、遼寧、吉林等省市電廠缺煤缺電,企業面臨停產。
而此時煤炭資源豐富的山西大同卻因為運力緊張而無法及時運出。當時承擔山西煤炭運輸的鮑靜、靖遠、石太、太焦、同蒲等主要通道,由於各地對煤炭的需求急劇增加,運輸能力已經飽和。
1985 65438+10月1日,太行山寒風刺骨,燕山冰雪深處,7萬鐵路建設者齊上陣,拉開了大秦鐵路建設的序幕。
2月28日,穿越1988、189河流、39座主峰、313座橋梁、45座隧道,大秦鐵路壹期工程在國家規定的開通日期內順利開通。
持續的產能擴張和轉型
大秦鐵路開通後,就像壹條流動的烏金河,源源不斷地從山西、陜西、內蒙古運煤過來。改革開放以來,大秦鐵路年運量從最初的5000萬噸躍升至4.5億噸。有專家說,大秦鐵路的運量是中國經濟走勢的“晴雨表”。
1992年,大秦鐵路全線開通。1995期間,大秦鐵路年運輸能力5586萬噸,實現近期設定的5500萬噸目標。2002年,大秦鐵路年運量達到6543.8+億噸。2003年,中國煤電油運再次出現全面緊張。此時,有著“中國重載第壹路”美譽的大秦鐵路迎難而上,進行擴能改造,解決了山區鐵路通信可靠性、長大列車縱向沖動控制、長大坡道周期性制動等技術難題,成功組織開行2萬噸重載列車。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秦鐵路依托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雙輪驅動,積極參與我國重載技術創新和儲備,不斷搶占重載技術制高點,持續站在世界重載鐵路研究應用的前沿。2014年4月2日,大秦鐵路成功進行了3萬噸重載試驗,創造了我國重載牽引新紀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3萬噸鐵路重載技術的國家之壹。同時也為我國重載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了參考方案。
負重向前沖
大秦鐵路自開通運營以來,壹直承擔著國民經濟能源運輸的發展,在迎峰度夏、冰雪災害、國際金融危機、抗震救災等關鍵時刻,壹次次肩負著黨和國家賦予的重任。
2004年夏天,由於全球變暖,全國用電量壹次次跳到紅線,很多電廠都在急煤。是大秦鐵路,給全國人民送去了清涼。2008年春節,壹場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襲擊了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截至10月28日,全國65438、17省市停電,各大電廠發布儲煤紅色預警。也是大秦鐵路,在嚴寒中增加了運量,給了全國人民溫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黨中央把調整交通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作出重大部署。國務院發布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升了全國鐵路運輸能力。
壹直秉承“建設美麗中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使命的大秦鐵路,不斷擴大煤炭運輸能力,著力發揮鐵路運輸的比較優勢。通過縮短列車間隔,增開1萬噸、2萬噸重載列車,日運能保持在平均654.38+0.3萬噸,相當於減少了每天約4.3萬輛30噸運煤貨車對道路的汙染。
大秦鐵路已運營31年,體現了綠色低碳、環保節能的理念。2004年大秦鐵路2萬噸擴能改造,相當於用壹條鐵路的占地和資金,新建了三條煤炭大動脈。近年來,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始終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切實履行鐵路運輸綠色發展的重任。在大秦鐵路上設置了74個抑塵站,全面抑塵,有效遏制了大氣汙染,確保了大秦鐵路在運量增加的同時走向生態環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