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追月》:早見於清代,系著名的粵音曲譜,其風格輕快獨特,描寫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輕松寫意,彰顯了典型的廣東民間音樂風格。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曾將此曲抄送大內演奏。樂曲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上五度的自由模進,豎笛、二胡的輪番演奏,彈撥樂器的輕巧節奏,低音樂器的撥弦和吊鈸的空曠音色,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春江花月夜》:原為中國傳統琵琶曲,曲名《夕陽簫鼓》。約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後又經多人整理改編,更臻完善,深為國內外聽眾珍愛。樂曲通過委婉質樸的旋律,流暢多變的節奏,巧妙細膩的配器,絲絲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繪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盡情贊頌江南水鄉的風姿異態。
《平湖秋月》原是壹首粵曲,源於北方小調《閨舞》,又名《醉太平》,後經廣東音樂名家呂文成的改編為民族樂曲,廣泛流傳在粵劇音樂中。其借景抒情、格調清新,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及連綿不斷的抒情性。旋律明媚流暢,音調婉轉,描繪了中國江南湖光月色、詩情畫意的良辰美景,有淡泊悠遠、虛無縹緲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感受與熱愛,成為廣東音樂中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