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出如此才華洋溢的孩子,問迷路媽米米認為自己是壹位什麽樣的媽咪?米米說,「我從來就不覺得我是媽媽,我非常幼稚,這就是我能夠同理孩子需要的原因吧!」
日前出版了第三本書《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的米米表示,「聽話」是亞洲教育之中最大的包袱──要求每個孩子在成績分數、行為表現上都符合社會化的期待,於是,媽咪都忘記自己小時候是什麽樣子了。「我壹直都沒有長大,所以,我覺得我很能夠了解孩子,不過,這也是我的罩門,我不喜歡交際應酬,因此沒有辦法賺很多錢(笑),從功利角度來看,就不是很成功了。」
以參與過程取代結果論
身為廣告人的米米談到,「做廣告最重要的是與客戶溝通,如果今天我說了壹句話,但兒子不買單,我就要積極想辦法進行調整,才能將我的產品(也就是觀念)賣出去!」
像是孩子之前時常忘了隨手關水、關燈,還會浪費衛生紙,家中母親的做法就是不斷責罵孫子「妳怎麽這麽浪費啊~」但這些斥罵對於孩子來說,壹點用都沒有。米米的做法則是播放冰層融化北極熊沒有地方可以生存,最後只能在水中拼命遊泳到垂死…的影片,並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做的每壹件事,都可能影響到北極熊。再請孩子畫幾只北極熊,貼在開關上。愛動物的孩子每次只要看到北極熊,就會記得隨手關燈、關水了。
管教≠打罵,拒絕亞洲速食教育,壹下迷路壹下爆走的迷路媽米米 哥哥迷路在9歲那年創作了壹只麋鹿而開啟圖文作家之路,再加上弟弟爆走的幽默創作,媽咪米米經營的粉絲專頁「壹下迷路壹下爆走」擁有30萬超人氣, 母子三人的親子相處深受眾人的關註,究竟米米對於孩子的教養有何想法呢? 對著孩子又打又罵壹點用也沒有
大部分的人在公司對老板唯命是從,在外面永遠是顧客至上,把所有的和顏悅色都給了老板、客戶、鄰居、親友,壹回到家中,碰到孩子就變得壹點耐性也沒有──妳就是要聽我的,我就是妳老板!其實爸媽努力工作就是希望把孩子養大,但是怒氣沖沖地吼叫打罵之後,卻是罵也罵不聽、打也打不會。
米米認為,當爸媽說出這些話時,就應該要知道這些話語是沒有用的,所以,米米常常會在壹些事情上反復花費許多耐性與時間。「我覺得這是長痛不如短痛,我先在前置作業做得好,後面就會比較輕松。」米米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著。
堅持原則,絕不放棄
家中的爆走弟在上幼兒園之前,幾乎天天上演哭鬧耍賴的戲碼,還曾經為了想要玩手機而堅持了3小時!壹般爸媽可能在孩子哭鬧半小時左右,就怕累怕煩,棄械投降了,然而米米卻陪著他哭了3小時之久。
為此米米還特定花錢支開同住的爸媽外出看電影,再跟爆走弟說「媽咪知道妳現在非常需要哭,妳可以繼續哭」並陪在孩子身邊述說著道理,但當時才3、4歲的爆走弟能聽懂的部分非常有限。不過,米米透過不妥協讓孩子知道──不管是否懂得其中原因,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後來又遇到相同事件,米米仍陪著耍賴大哭的爆走弟,但這次哭了2小時突然停住;第三次只哭40分鐘,因為孩子發現我的媽咪好像很硬,後來爆走弟幾乎沒有再用狂哭狂鬧方式來耍賴了。
大部分的爸媽輸在「沒有原則」,才會覺得孩子怎麽罵都不聽,這個現象正好說明了亞洲式教育是非常速食的,希望使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制止孩子做大人不喜歡的事情,打罵了之後孩子就怕了。然而,當了媽之後,米米發現孩子害怕的是當下的情緒──「我媽揍我,好可怕喔!」但根本搞不清楚那件事為何不能做,也不知道為何被打,所以下壹次他又做了壹樣的事。
有些媽咪會認為米米的做法十分狠心,但米米並不這樣認為,「難道每天都在打罵孩子的日子中度過,這樣就不狠心了嗎?我覺得這樣更狠!倒不如抱持著長痛不如短痛的想法,把握好原則。」
管教≠打罵,拒絕亞洲速食教育,壹下迷路壹下爆走的迷路媽米米 哥哥迷路在9歲那年創作了壹只麋鹿而開啟圖文作家之路,再加上弟弟爆走的幽默創作,媽咪米米經營的粉絲專頁「壹下迷路壹下爆走」擁有30萬超人氣, 母子三人的親子相處深受眾人的關註,究竟米米對於孩子的教養有何想法呢? 別簡化!管教不等於打+罵許多人以為管教就是打與罵,從小在打罵教育之中成長的米米,在學校被老師打,「K來K去的我還是沒有考上北壹女,也沒有念到臺大,但現在的我也沒有走歪」所以,米米覺得如果小時候被以另外壹種方式對待,說不定現在會更好。
「怎麽可能每壹個人都念北壹女?都考得上臺大?」米米認為不要逼著每個孩子都變成壹模壹樣,成績只是人生之中的某個小部分,如果妳家孩子喜歡跳舞,為何不讓他跳?就像是迷路哥哥非常喜歡做菜,為何不放手讓他去做?
管教方式的可能性很多,並非只有嚴苛管教才是好爸媽,用創意方式,可以把鞭子丟掉,孩子自己就會往前跑。
自主學習學得更好更快
根據傳統體制內的想法──看到孩子放學回家,就要他趕緊放下書包寫功課去;到了周末,看到孩子開心地玩樂,就責罵孩子「玩什麽玩?補習班的功課寫完了嗎?」「明天要考試,妳還在玩!」不註重運動休閑,只在意分數高低,便養出壹堆媽寶及草莓族。
當這些爸媽責罵孩子時,應該反過來想想孩子為什麽會變成這樣?爸媽先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生活塞滿了安親班與才藝班,日復壹日之後,突然有壹天要孩子決定壹切,他當然會茫然無知,但此時罵他「妳怎麽對於自己的未來都沒有想法」這樣實在是不公平啊!
米米認為,自主學習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孩子自己想要學習的事物,就能夠學得好,反之,若是被迫學習的,妳打壹下我走壹步,妳不打我就不走,這樣就不可能學得好。
先盡責任才能享受權利許多媽咪會這樣跟孩子說「妳去洗碗,我給妳50元」「考試拿100分,我給妳100元」「演講比賽前三名,我買玩具給妳」這個雪球將越滾越大,等到上了大學可能就要拿出2、3萬才能夠叫得動孩子了。
米米清楚地告知孩子,所有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任務,壹是責任,二是權利,必須做完責任,才能享受權利,並從來不使用這類物質獎勵方式,而改用孩子喜歡的事情來取代,孩子就會逐漸地知道如果我每天認真寫功課、做家事,就可以享樂了。不過,在迷路家做家事好像是玩遊戲般有趣。
回想起孩提時代,米米非常痛恨洗碗,因為每次盡力完成之後,還會被母親叨念「妳洗得這麽不幹凈,我還要再洗壹次!」使得米米不想要洗碗,但不洗碗也會被母親責罵「妳怎麽這麽懶惰!」「妳以後嫁人怎麽辦?」
然而,迷路哥哥和爆走弟弟從2、3歲起,就開始他們自己洗碗。年紀這麽小的孩子,碗洗得幹凈才奇怪!米米會從這些碗之中挑出最幹凈的壹個,針對它大大地誇獎,孩子從中獲取滿滿的成就感,也會覺得很好玩;再與較不幹凈的碗相比,指出哪裏有菜渣、哪裏還油油的;還幫幹凈的碗取名為小A,比較不幹凈的碗是小B,並跟孩子說「如果所有的小B都洗成像小A壹樣,妳就超棒的!」
偷懶媽咪養出能幹孩子
有些爸媽會跟孩子說「幫我」洗碗,米米都不會這樣說,而是反過來說。當孩子生病或有事情不能洗碗時,米米就會把碗洗好,再跟孩子說「今天我『幫妳』洗碗了」。有別於通常大人會覺得小孩是幫忙大人做事情,但米米會讓孩子認為這本來就是他的事情。米米笑著說,「我是懶媽咪,必須養出能幹的小孩,我才能翹著二郎腿休息呀!」
管教≠打罵,拒絕亞洲速食教育,壹下迷路壹下爆走的迷路媽米米 哥哥迷路在9歲那年創作了壹只麋鹿而開啟圖文作家之路,再加上弟弟爆走的幽默創作,媽咪米米經營的粉絲專頁「壹下迷路壹下爆走」擁有30萬超人氣, 母子三人的親子相處深受眾人的關註,究竟米米對於孩子的教養有何想法呢?學習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有些媽咪追求完美,像是曬衣、折衣或洗碗這些事情小孩壹定做得不太好,所以幹脆樣樣自己動手做。米米提醒這樣的媽咪,「所有的能幹都是從不能幹開始的,以後妳就不要抱怨孩子怎麽什麽都不會做!」
爆走弟弟目前折的衣服還處於壹團壹團的狀態,但米米仍慢慢引導與教導,總有1、2件折得很好,便對此持續地鼓勵他,「我很隨性,我可以接受孩子把衣服折得亂七八糟,也不會當著孩子的面,把他好不容易折好的衣服重新攤開再折壹遍,否則若是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對於這壹件事就再也不會有興趣了。」正因為米米能夠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於是,孩子的學習與進步就越早開始。
許多臺灣爸媽不允許孩子犯錯,從洗碗不能洗不幹凈、分數不能考不好、在外面不能不叫人,花了很多時間陪孩子犯錯的米米卻認為,如果沒有做錯過,怎麽會做對!
下課家庭生活精彩豐富
做完每天的責任事情之後,孩子就能夠「享樂」了。所謂的享樂,可能是溜直排、逛夜市、做甜點。不同於有些孩子回家後爸媽也不太搭理,只要孩子不吵不鬧就好,於是就自己玩具、看電視、玩平板,迷路和爆走兩兄弟的下課家庭生活十分有趣精彩。
孩子想吃奶酪,但不知道該怎麽做,就先上網查食譜,再壹起到超市購買材料,回家跟著孩子動手做;想吃零食時,先到超市選購喜歡的蔬果或肉片,切洗後烘乾,不僅好吃好玩又安心;運用穿不下的舊毛衣縫制成需要的手作小物。也很喜歡做園藝的迷路和爆走,把吃完的水果種子拿去種,家裏的芭樂已經長得很高,每年都有新鮮的蔬果可以收成。
手腦並用更好玩有意義
米米提到之前家裏發生過火災,許多玩具都泡湯了,在丟棄的過程之中,兩個孩子居然不痛不癢的,甚至有些玩具是撈出來才發現原來有它的存在。米米認為,塑膠玩具沒有太多的創意性,只能吸引孩子2、3天的註意力,之後就被扔在那裏,再追求下壹件塑膠玩具,不但是惡性循環,又不環保。
後來,米米發現可以讓孩子玩得久、玩得精又玩得開心的就是「手作」,不管是做菜、縫紉還是捏黏土,從生活之中發現自己的需求,運用創意滿足想要,手腦並用打造獨壹無二的手作品,更加好玩有意義。
迷路媽(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