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目中,魯迅壹直是壹個智者,壹個勇士。他代表了壹個時代的靈魂。
他的文章給人壹種很冷很嚴肅的感覺。我覺得是當時中國的現狀把這種情緒投射到了他的文章裏。遮天蔽日,讓富有社會責任感的魯迅註定脫離現實,沈浸在美好的艷遇中。魯迅的每壹個人生,都鮮明地打上了“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烙印。但我認為魯迅首先是思想家,其次是革命家,最後才是文學家。正因為他是壹個偉大的思想家,所以他寫了《流浪在滿目瘡痍的中國》,讓中國的苦難如此深刻地滲透到他的內心。正因為他是革命者,才會在孤獨的曠野裏“吶喊”,讓奔馳的勇士不懼前輩;正因為他是作家,才會在時間的荒原上“傍晚采花”,讓過往的影像撫慰在痛苦中掙紮的靈魂。
隨便翻開書,舊社會的形象歷歷在目。本該最崇高的知識分子孔乙己,淪落到偷書的悲慘境地,最終死於饑寒交迫;阿q,壹個普通的中國人,在尷尬的現實面前變得油腔滑調,不知所措,用精神勝利法自我安慰,最後莫名其妙地丟了性命;華老栓深信血饅頭治病救人的封建迷信,終於眼睜睜地看著兒子的生命消逝...
壹幕幕讓我感觸良多。正如魯迅所說:那時候的社會就像壹個大鐵籠子,外面有壹團火在慢慢燃燒,籠子裏的人必然要睡覺。而魯迅的文章不是清風明月,恰恰相反,是匕首和長矛!他用自己的童心作為磨刀石,用寒光磨出刀刃,刺進敵人的胸膛!熱血流淌,只為喚醒壹個沈睡千年的民族的靈魂。
其實魯迅的文章只是震耳欲聾的吶喊——怎樣做才能拯救我們中華民族?在那個黑暗而漂泊的年代,無數人在追問。
我很高興中國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當紅旗飄揚在滿目瘡痍的土地上,沈睡了壹百年的獅子走向了復蘇。在中國* * *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站起來了!不僅要從百年恥辱中站起來,還要昂首闊步走向屬於自己的輝煌!魯迅先生如果從春天就知道了,壹定會高興的。因為魯迅先生寫小說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苦難,而是期待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復興。毛主席在天安門門上的慷慨宣言是壹個響亮的口號:從現在起,我們中國人是自己事務的主人!五星紅旗的輝煌讓所有中國人驕傲,淚水充滿了他們的眼睛。
回顧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我們的社會經歷了魯迅筆下的黑暗,正處於壹個嶄新的時代,向著無比光明的未來前進。有句話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魯迅先生的話語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過去民族的苦難是多麽深重,我們民族的復興是多麽來之不易,帶領我們走向新時代的黨功不可沒。作為黨政機關的幹部,有了這個認識,就能把這個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在工作中實踐黨的理論,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建設新中國貢獻力量。
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許多考驗和磨難,新中國的未來會更加美好。因為壹個曾經沈睡的民族已經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