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是清初由三個藩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平西王耿仲晶。
清廷入關後,是對付李自成農民軍和南明政府抵抗的有用力量。後來,雲南的吳三桂、廣東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等俘虜都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其中以吳三桂最為強大,這不僅是中央政府沈重的經濟負擔,也是對清政權的威脅。
1673年春(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做出了退出藩屬的決定。吳三桂先是在今年六月11殺了雲南巡撫朱國治,聲稱天下人民都招募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為魯”,把矛頭指向朝廷。吳三桂軍隊從雲南、貴州進入湖南,幾乎占據了整個湖南省。然後占領四川,四川官員投降。在臺灣省的福建、廣東、廣西、陜西、湖北、河南、鄭明等地,有漢族宮殿,有漢族士兵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壹些地區的農民和奴隸反應很快。
吳三桂在湖南長江沿岸布下工事,不敢再向北發展。康熙帝抓住機會,調整戰略,布置兵力。
他先是堅決打擊吳三桂,但又呼籲其他叛軍,通過分兵孤立吳三桂。軍事上以湖南為重點打擊對象,同時可以充分信任漢人將領,鼓舞了帝國軍的士氣。
耿、尚誌新向清廷投降後,吳三桂於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稱帝,立國為周朝,建立元朝以示武威,封將軍。其實這個時候,吳三桂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在他死於抑郁癥之後,他把所謂的“仁慈”傳給了他的孫子吳世璠。
1681年冬(康熙二十年),清軍進入雲貴省城,吳世璠自殺。歷時八年的舊金山叛亂被平定了。對於清廷來說,這是建立穩定的帝國統治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