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現代民間繪畫也叫日照農民畫,它是壹種由農民表現自我生活、表達自己思想感情與審美情趣,並具民族、民間藝術特色的鄉土繪畫,也可說它是古樸的民間繪畫註入了當代農民的現代意識而形成的獨特繪畫形式。它既保持著民族、民間的藝術風格,又具有鮮明的地方性和時代性。農民畫家有著對農村生活的深切感受和對未來美好事物的向往,用質樸、新穎的手法描繪心中的畫圖。日照現代民間繪畫有著鮮明的特點:在色彩上,吸收了木版年畫和民間刺繡的用色特點,厚重而不混濁,對比強烈而不刺眼,色彩單純而不顯單調,給人以色彩豐富、明快、艷麗的感覺,在表現形式上吸取了剪紙和漢畫石刻的特點,使構圖飽滿、豐富,畫面滿而不塞、多而不亂,不講透視、不重比例,以意造形,以形抒情,使畫面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真摯的情感。如傅承峰的《大篷歌》,畫面用湖蘭色大海襯托出朱紅色的船帆,又用白色的浪花、海鷗和黑色的船身做調和,使畫面色彩對比強烈、明快,充分表現了漁民滿載而歸、揚帆高歌的熱鬧場面;又如黃奎軍的《鬥雞》,作者觀察生活細微,心中有雞,大膽揮毫,隨情誇張,把兩雞相鬥的場面表面的淋漓盡致;付承玉的《養鴿》,則巧妙地運用黑白灰的配搭和點線面的組合,把鴿子在林間悠然自得狀態表現的恰到好處,給人以對美好、和平的向往;呂相林的《日照·日照》以民間玻璃畫的畫法,表現了正在騰飛的日照市貌,手法別致,讓人耳目壹新;姚廷柱的《放風箏》壹類的作品,采取民間福棚頂形式,註入了新的內容。還有熱烈的《喜鵲鬧梅》、《花席》中翻跟頭的村姥,《歇晌》中悠然自得聽戲的老農等表現民風民俗的作品。再是隨著港口城市的建設,引起農民畫家的思變。他們走出了多年耕耘的園籬,用畫筆描繪出日照的巨變,如《建設中的石臼港》、《日照石臼港》、《日照新貌》,氣勢宏偉,形式新穎。
日照現代民間繪畫自1972年開始形成,通過農民畫家和輔導人員的艱苦實踐和探索,成績斐然,1988年2月,文化部首批命名日照市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的稱號,現已形成了西有陜西戶縣、南有上海金山、北有山東日照的格局。現在全市已有專、業余作者500多人。近幾年來,日照現代民間繪畫作品先後在《人民日報》、《農民日報》、《美術》雜誌等20多家報刊雜誌發表作品和介紹文章500多件次;有200余件作品先後在意大利、加拿大、奧地利、新西蘭、墨西哥等國家展出;有11件作品在全國性的展覽、大賽中獲獎;有33件作品被國家收藏。1987年5月被美術界奉為“沂蒙山花”的日照現代民間繪畫登上了國家最高藝術殿堂,在中國美術館成功地舉辦了展覽,展出作品85件,受到首都的觀眾和專家的好評。之後,又有14件作品選人中國首屆藝術節;山東電視臺攝制的電視系列片《美在人間》,將日照現代民間繪畫制成專輯,曾在美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播放。日照電視臺為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50周年,為日照現代民間整繪畫錄制了專題片《七彩路》,在山東電視臺進行多次播放,在全省專題片評比中榮獲第壹。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的《百人百米長卷》晉京展出,得到了廣泛的關註。2001年為慶祝
建黨80周年,繪制了長8米、寬3.5米的巨幅農民匭《向太陽》,氣勢恢宏。2001年舉辦的“新世紀——新風采”全國農民畫聯展,全國14個省、市、自治區近30個畫鄉的500余幅作品參加了展出,原山東省委書記蘇毅然出席了開幕式,本次畫展引起了強烈反響,更加鞏固了日照農民畫在全國的地位。
日照現代民間繪畫雖已推向全國,走向世界,但它的作者們並未滿足,而是以更大的信心和百倍的努力,在藝術上刻意進取,使日照現代民間繪畫有壹個更大的發展。